觀也不斷髮生著變化。 梨型身材的主導年代(公元15世紀至18世紀末)
歐洲古典油畫上的女性體態是這時期最理想的身材,並一直維持至18世紀末。渾圓的 身軀、豐滿的臀部,流露強烈的母性感,強調女性應扮演的傳統角色,即既為人妻又為人母 的天職。 圖片:古希臘油畫1~2幅 力臻完美的葫蘆型身材(19世紀) 當時的時裝雜誌為美國女性建立了一個審美新標準。當時的美女全部擁有葫蘆型身材,非常緊身的蕾絲並加入大量墊料於服裝內,務求營造誇張線條,以達到最佳效果。 圖片:歐美19世紀電影的經典形象:如《飄》郝思嘉 瘦削就是美(20世紀初至40年代) 苗條的身材成為魅力和具有智慧的同義詞。巴黎時裝設計師創造了一個新宮廷式的面貌……纖細的腰肢和一雙修長而筆直的美腿。服裝下的身軀可以不需要任何輔助性的服飾就能達到苗條的效果,成為當時的一大突破。擁有如男子般平坦的腹部線條是最惹人羨慕的事。 圖片: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美女影星:如費雯麗、褒曼、嘉寶 細腰肥臀的芭比娃娃身材(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 標準身材是豐滿的胸脯、纖細的腰肢和渾圓的臀部。芭比娃娃就是1959年面世的。50年代的經典美人有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她們均擁有驕人的豐滿身材。 圖片:芭比娃娃 骨感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 這是纖細身材的年代,最理想的女性是外表年輕、行為年輕又打扮年輕的女性。瘦削的身材成為必然的標準,女性對脂肪產生懼怕心理,更不惜以運動和堅定的信心換取完美體態。 圖片:奧黛麗·赫本 肌肉型(20世紀80年代) 肌肉型的女性在此時期出現,她們對完美觀念又再創新。全身幾乎沒有一點脂肪,手臂、大腿和腹部都充滿肌肉,細腰、甚至扁平臀部最為時尚。 圖片:簡·芳達 骨子裡的性感(20世紀90年代) 這時期所流行的是一種近乎營養不良、極端瘦削的身材,猶如未發育的小女孩。女士們最想擁有一個瘦骨嶙峋、皮包骨頭、沒有肌肉的體型。經典美女是名模凱特·莫斯,她在戶外海報中的名言便是:可以給我點食物嗎?這非但不惹人反感,反而引來羨慕又妒忌的目光。 圖片:凱特·莫斯 健康線條美(20世紀90年代後期至今) 融合瘦削與健美,今日女性所追求的是既纖巧又擁有適度肌肉的線條美。亦可藉助神奇胸罩及種種精心研製而成的新款內衣,達到上圍豐滿、下圍適中的理想身材。 圖片:凱瑟琳·澤塔。瓊斯、尼可·基德曼 中國大陸100年來美女標準的變遷 1900…1909 美麗標準:會說洋文的大腳女人。世紀之初,洋貨、傳教士、大眾傳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傳入中國。一本倡導女權運動的書《女界鍾》應運而生,該書不僅措辭激烈,極力攻擊纏足,而且主張婦女“剪髮、讀書、參政”。這是一個新陳代謝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與愛國之間是可以劃上等號的。 美麗人物:賽金花。這個直到21世紀還能為娛樂界“爆料”的奇女子,如果不是有了早年隨夫出使西洋的資歷,又怎能有日後十里洋場上海灘的豔幟高揚。及至那段被野史筆記寫濫了的“以身救國”,一個一廂情願的“石榴裙抵擋八國聯軍”的神話故事,塞金花之所以成了一個美麗動人的謎,美麗是根本,“西化的美麗”則是催生劑,在那個年代格外有效。 圖片:賽金花 1910—1919 美麗標準:在世紀之初稍微開了個頭的婦女解放運動開始深入人心。婦女解放運動首先從自由戀愛、自由婚姻始,新式婚禮在都市裡流行開來。“新文化運動”對這個時期的女性影響很大,這個時期的女子著裝多穿窄而修長的高領衫裙,下穿黑色長裙,衣衫比較樸素,簪釵、手鐲、耳環、戒指等飾物少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