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群英
186年9月中旬,鮑信孔融,攜玩家玩家十數,護兵五百,渡維水走膠東,以拜訪蔡邕為名,前往東萊。
孔融,孔文舉。孔子第二十代孫。話說,自認孔門子弟,孔子後人的也有不少,不過這北海孔融,作為孔子後人卻是這一代的嫡系子孫。
在這儒術至高的年代,可謂根正苗紅,原本在洛陽做著御史,因與上司不和,託病罷工,歸至北海。
北海太守久病居家,孔融無官無銜,卻能終日高朋滿座。
舉才立學,修城表儒,自從孔融蹲到北海,郡內上下,只知孔融,不知太守其人,他也早早的獲得了一個孔北海的稱呼。
孔融善噴,大概算是東漢三國之中早期大噴,畢竟是個能跟後期楊修、禰衡兩大‘神嘴’結交忘年的老司機。
現今已過而立之年的孔融,雖然辭官,但在洛陽之時交友廣闊,因其曾屬大將軍掾,跟與他年齡相仿的鮑信,也是相熟。
說來鮑信來尋孔融,初時單純因為孔融所在與東萊相鄰。但兩人相聚幾日,談論李陵之事,居然莫名‘情投意合’。都對李陵存有幾分不滿。這以拜訪蔡邕為名,前來東萊的主意,還是孔融出的。
鮑信此人,少年時便志向遠大,後被大將軍何進徵辟,跟在何進身邊,走的軍伍路子。但中原卻常年無戰。
年過三十,鮑信也是等的兩眼發綠,好容易趕上張角造反,被老闆何進任命騎都尉,受命回鄉招募兵卒。
志得意滿,正準備招募強軍,大展拳腳,升官發財,然後。。。張角兄弟都被李陵捅求了。。。
尼瑪,要不要這麼利索?給個機會先。。。
無獨有偶,李陵並不知道自己斷了鮑信大器晚成的願景。同樣,他也不知道孔融對其,也是頗有怨言。
孔融喜聚人氣,北海之時,近至北海泰山之友,遠之益州涼州之客,終日呼朋喚友,高朋滿座。
早年李陵有段時間也是名聲在外,聚會不時會被拿來議論,可你丫一比鄰之人,為何卻從不上門拜訪?
孔融家傳淵源,能詩善文,在這儒家大行其道的太平年間,無論何處,都能獲得幾分顏面。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眾人捧吹抬轎的氛圍。
可你說說,你李陵好歹也是一方太守,鎮軍大將軍。別管軍位官職怎麼來的,佔下來就是本事,咱孔文舉孔家子孫,斷然不會小視他人。
咱倆好歹也算鄰居,捱得那麼近,咱好客之名遠揚,也不見你前來拜訪。莫不是小瞧我孔融?
行,你不來拜訪也就算了,一個匹夫武人,你丫沒事在東萊搞什麼建設?沒事還想教化鄉民?聽說還弄的不錯,名聲漸起,似有傳出東萊之意?
傳出東萊先傳到哪裡?當然是北海,你丫是不是忘了我北海孔融在這塊地界是靠什麼揚名的?
我修城,你建城,我立學表儒,你弄個蔡邕沒事廣開民智。知道啥叫同行如冤家不?
咱主業是交友,副業才是搞這些揚名,萬一你弄地比我好,把我孔融名頭蓋了過去,我還不成了陪襯?
陪襯也不怕,你叫上我一起搞啊?這種搞法我孔融輕車熟路,咱們搭個伴,共同抬轎多好?再搭上個我孔家子弟蔡邕,咱們這能文能武的班子就齊了。
你出力,我兌嘴,孔融曾經也有一陣摩拳擦掌之時。可惜。。。李陵一直沒來拜訪他。。。
行,你不來,我也不可能主動去找你,咱不缺朋友,名士來的。。。
結果正好趕上鮑信前來,瞭解鮑信意圖,知道朝中大將軍出手,好,這次咱能上門拜訪了。或許兩方中間說項,還能有些別的意外收穫。
就這麼,鮑信、孔融,一拍即合,帶著一群玩家老大,如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