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民間的議論再大,梁綱以開國帝王之威,一律壓倒,不聞不顧。
4502年五月,在繼全國教學改革完畢之後,梁綱再度頒佈了《招賢令》,召集天下英才入朝。前後三月時間,各省共錄取五品以下官吏一千七百三十一人。上報朝廷官監部載錄之後,即便充任各地空缺。
九月,梁綱正式頒佈《科舉改制》。科舉再也不是以八股文為本,也不同於唐宋時期的明經、進士諸科,武舉、武進士更是被直接剔除,而是分開四科:司法科、政公科、文史科、術計科。
相對於中華新朝,日常執行各方面所需的司法、行政、財算、文書等四方面。
與舊日科舉的秀才、舉人、進士三等身份不相同,新式科舉只是為選拔官員入仕途,而不再是代表某種具體的身份象徵,分為上下兩等。
上等科舉考生資格,需為各省公立高等學院學府畢業生;下等科舉考生資格,則只需學校畢業即可。
上下兩等,籠統來講就是對應官吏兩方。當然,這也並不是說下等科舉之人,能力出眾者也不能坐上高官;而上等科舉出身之人,一出來就可以做縣長。這只是代表學歷問題,代表的高低。用後世的行政體系做一比喻,下等科舉入仕途的人就是一小小公務員,而上等科舉入仕途者,就是一副科。
時代不同,管制不同,科舉應對顯然也不會相同。
之前歷朝歷代,中進士者,年紀輕輕即可主轄一縣之地。他們能有什麼行政經驗?能有什麼閱歷作為?
其內固然有極其出色者,可絕大部分的人必是會被搞得手忙腳亂,一塌糊塗。而後就是焦頭爛額,不得由頭,最後無奈得拋給下屬,於是給了手下小吏們偷油耍滑,吃拿卡要的機會
如此,隨著儒學的逐漸僵硬化,師爺、幕僚這一職業才會在中國越發的興盛起來。而這還是在傳統時代那種嚴格的高下之分下搞出的鬼。若是換到中華朝的官制中,單是一縣內就有縣政府、司法院、檢察院、武裝部四個並列單位。
縣政府雖然行駛行政權,可壓過司法院、檢察院、武裝部半頭。但是沒有一點手腕,誰又能一定壓制得下?
而縣政府內,縣令也有副手在,這又是一麻煩,其下還有各鄉鎮主官、警察局、財政局、文教局、農畜局、稅務局、工商局、水利局、交通局、衛生局等等,頭頭腦腦好一大班子,一個小年輕從孃胎裡就開始學勾心鬥角,怕也不會順順利利的拿下
而且精力全放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上了,誰還有工夫去給百姓做實事,解憂難??
別看梁綱自己很年輕,可他卻對府縣的年青官吏很不放心。後世紅朝,三四十歲縣級,四五十歲市級,五六十歲省部級,六十歲以上國級【別看憲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嘴上**辦事不牢,這樣的老話能夠出現,就代表著一定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意義。
而縣級這樣的基層單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沒有豐富的執政經歷和閱歷,真就不太可能辦的下來。
中華帝國日後的官場就會跟梁綱前世的紅朝一樣,科舉過後就要在基層低階上爬,一點點往上混。
可能軍伍出身的人,因為一場戰爭的原因,年紀輕輕就已然躍居高位。但是在政治上,如和��謊����昃投懶煲懷�縞У娜宋錆拖窒笫遣豢贍茉儷魷至恕�
4502年就是中華帝國為日後宏偉藍圖奠基的開始一年,四方平定後梁綱終於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國內的發展建設上了。當然了,這也並不是說軍隊就可以至此刀槍入庫,放馬南山了。雖然有大批的軍人紛紛退伍歸鄉,但是中華軍的規模卻並沒有因此消減分毫,老兵退伍的同時更有大批新兵入伍,而且騎兵部隊和海軍依舊在時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