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腹不忿,但張大安卻不敢發作,內心深處他已有些害怕李欽載了,輕易不敢再招惹他。
李欽載與李賢卻是越說越投機,兩人很快便有相交莫逆之感。
至於李欽載為何相信李賢,倒不是因為他那幾句解釋。
其實李賢根本不必解釋,甚至今日都不必登門,早在當日與張大安衝突後,李欽載就相信這是張大安一人所為,絕非李賢指使。
很簡單,因為李賢沒必要。
長安城那麼多流言蜚語,背地裡議論立儲之爭,但有一個鐵一般的事實,許多人卻偏偏裝作沒看到。
那就是,李賢是李治和武后親自召回長安城的。
太子病重這個節骨眼上,李治馬上將儲君的第二順位繼承人召回長安,這個舉動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論品行,論年齡,論嫡庶出身,論排位順序,李賢都是毫無爭議的儲君繼承人選,沒有之一。
相信李賢也非常清楚自己地位的無可爭議性,他只需要安靜地待在長安,等待李治正式下詔冊立太子便是,任何事做出來都是多餘,而且弄巧成拙。
這種緊要關頭,他怎會指使張大安得罪李欽載?
再愚蠢的人都不會幹這事兒。
這也是李欽載勸說李顯退出爭儲的原因,你的兄長任何方面都比你強,你爭個啥?
別院設宴,賓主盡歡。
未多時,部曲領著李顯來到別院。
李賢和李顯兄弟見面,李顯高興地歡呼一聲,飛快上前拽著李賢的胳膊哈哈大笑。
李賢也笑著雙手使勁捏住李顯的臉蛋,將他的臉捏成一個包子形狀,任由李顯如何掙扎,李賢也不肯放手。
李欽載看著兄弟相見這一幕,嘴角漾起一抹微笑。
看來兄弟倆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兩人的相處親密無間,相比之下,李顯對太子李弘倒是有幾分疏離感。
這也沒辦法,李弘終究是儲君身份,名分上來說,與李顯既是兄弟,也是君臣,地位的差距導致兄弟間不能毫無顧忌地玩笑嬉鬧,兄弟間才漸行漸遠。
眼看天色不早,李欽載順嘴便挽留李賢在別院暫住一宿,並放了李顯一天假,讓他陪兄長聊個通宵。
立儲之爭,李賢和李顯都表現得很剋制,但雙方的謀臣卻在私底下小動作頻頻,因為爭儲,兄弟倆心中必然還是生出了一些芥蒂,趁著今日兄弟相見的時機,二人把話說開了就好。
李欽載不在乎誰當太子,但他喜歡大唐這個朝代,也由衷地願意為它付出些什麼。
他更由衷地希望,大唐頂層的權力交接能夠平安順遂,無風無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