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變法,無有不流血犧牲者。
而且變法成功的例子,無一不是統治階級與權貴地主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儘量不去觸碰既得者的利益,用最溫和的法子才能使變法成功。
總之一句話,想要解決兼併土地的問題,大唐必須變法,而變法太難了。
解決兼併土地,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要地主們把兼併的土地吐出來,這就勢必要觸動地主們的利益,斷人財路不共戴天,地主們這還不聯合起來反了?
所以目前來說,解決大唐的土地兼併,幾乎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真正的歷史上,武則天唐玄宗寧願眼看著大唐走下坡路,也不願強硬推行變法,眼看著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大唐軍隊的戰力一年不如一年,作為天子,他們依然不敢觸動地主們的利益。
目前的李治雖然威望甚高,可他也不敢觸動地主階級的利益,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天子,不是想幹啥就幹啥,沒那麼爽,除非覺得自己活夠了。
李欽載倒是想解決這個問題,但以他現在的能力,根本解決不了,因為他也想不出太好的辦法,治標不治本的所謂稅法戶丁改革,不過是為這個朝代多延續一些壽命而已。
那些土地稅法改革看似緩解了階級矛盾,但其中的弊端很多,利弊幾乎是相等的,李欽載看不上這些所謂的改革。
這個時代沒有偉人,否則像一千多年以後,那位偉人大手一揮,土地全收為國有,任何私人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破而後立,一勞永逸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
相比那位偉人,不得不說,李治差遠了,他絕對沒有這個魄力。
一位是堅定不移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另一位則只是為了守住祖宗傳下來的江山,格局完全都不在一個高度,怎麼比?
風平浪靜之後,長安城恢復了以往的繁榮和平靜。
佔據長安熱搜榜的風雲人物李欽載,也偃旗息鼓老老實實待在府裡,每天研製新菜,給小混賬們上課,偶爾出城釣魚。
關於釣魚,李欽載往往有著迷一樣的自信,每次空手而歸總能找到神奇的理由,總而言之,非戰之罪。
數日之後,兩輛馬車駛入長安城,馬車兩側一隊部曲相護。
馬車上正是上官父子。
再見長安城巍峨高聳的古老城牆,父子二人坐在馬車裡泣不成聲,恍如隔世。
接到釋罪復官的聖旨後,李家部曲立馬為父子二人安排了馬車,一路飛快趕赴長安。
直到進了城,父子二人這才敢相信,上官家的這道劫難真的渡過去了。
而那位幫他們度過劫難的恩人,自然便是李欽載。
這個恩情太大了,李欽載幾乎是救了整個上官家族的命。
此時的上官儀不由無比慶幸當年的決定,幸好當年將上官琨兒送入李欽載門下,有了這份師徒香火之情,才是李欽載願意出手幫上官家渡劫的最大原因。
當然,伶俐可愛的上官婉兒或許也佔了一部分原因,看得出李欽載很喜歡婉兒,不出意外的話,婉兒未來隨夫多半是姓李了。
馬車來到英國公府門外,李欽載聞報後迅速迎了出來。
上官父子下了馬車,二話不說納頭便拜,老淚縱橫感激李欽載為上官家族施下的大恩大德。
上官兄妹這時也飛奔出來,撲進祖父和父親的懷裡嚎啕大哭。
這些日子乍起乍落,兄妹倆小小的年紀也算經歷了世態炎涼,如今親人終於團聚,曾經幾乎家破人亡的日子,終於恢復到原來的模樣。
祖孫三代站在國公府門前抱頭痛哭,引得無數路人側目。
李欽載含笑站在一旁,這些日子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就是為了眼前這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