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幾乎都是美國教育的受益者。
因此,美國教育並不是只重視快樂,不重視智力培植,只不過在重智力的同時,加強了快樂教育的成分,鼓勵學生的創造力罷了。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培養的美國學生,假如領悟其中精華,便能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揮出個人的最大創造力,從而成為國家棟梁之材。領悟不到,那你只能成為一個有文化的勞動者。而國家教育體制的制定方針,把更大的自主權力給予了被教育者,給你充分的選擇機會,是當棟樑還是當勞動者,沒人強迫,由你自己決定。而對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而言,棟樑和勞動者都需要,並無矛盾。
事實上,縱觀美國教育體制的歷史不難發現,這個體制運作的很好,美國從不缺少有文化的勞動者,而國家棟梁也層出不窮。
說到美國教育制度重視學生智力的開發培植,就不能不提美國小學的“天才班”,這是美國小學為那些智力較強的學生特設的學習加強班,有點類似中國的“快班”。
美國小學生在上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會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把一些理解能力強,學習進步快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為他們提供一些特殊輔導。到三年級開始,美國的公立小學將進行“天才班”統一考試,這種考試分為數學和語言兩部分,考試成績拔尖的學生將進入小學“天才班”學習。“天才班”的學生每天大約有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在“天才班”上課,其它課程仍然回到原來的主要班上,成績再優異的學生,還 可以申請跳級。
這是美國小學的智力培植方法特色之一,而上面所說的分班制度,則顯示美國小學教育中對學生情商開發的重視。
我家大女兒,天性有些害羞,家裡又是說漢語的語言環境,所以,她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不太愛說話,性格膽怯內向,有些Shy(害羞),我略微有些擔心她無法順利融入學校生活。
事實上證明,我實在是過慮了。女兒上幼兒園後,前兩個月有個適應期,等熟悉了環境,學校裡的小朋友便象走馬燈一樣了。
上一年級的時候,女兒已經開始有一堆好朋友,有時候帶她去超級市場買東西,時常看到她跟學校的朋友招手問好,她最好的好朋友有兩個,一個叫薩拉,是一個華裔女孩,另外一個叫諾亞,是一個白膚蘭眼的男孩。
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朋友開始有點多,女孩有奧麗維亞、尼娜、卡亞、米西、尼薩,男孩有奧瑪、瑞溫、丹尼爾等,所交朋友包括美國白人、亞裔、非裔、拉丁裔、*裔、墨西哥裔,我有時跟我先生開玩笑說,我們女兒是促進亞非拉美五大洲四大洋團結的行家裡手。
女兒上三年級的時候,已經非常善於和各個族裔的同學打交道,在學校裡與同學交往完全遊刃有餘,特別善於與人溝通與親善,時常拿著老師給的表揚狀回來,表揚理由多種多樣,但每次都會有一條:她非常善於與人溝通。
女兒性格如此開朗、大方、熱情,跟美國學校開放、包容的大環境分不開,而美國小學的分班制度,從客觀上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相互接觸、相互瞭解、相互融合的機會,在那樣的環境你,你不由自主地便融合到民族大團結的氛圍中去了。
與女兒交流,話題經常會涉及族裔和膚色,這是我關心的問題。我問她:“你有沒有覺得你和其他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她說:“我長的是和他們不太一樣,但是我們一起玩得很好呀,沒覺得有什麼不同。”
“那麼,你有沒有覺得同學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覺得你有些不同?”
“我想,他們會覺得我長得有點特別,但是也沒覺得非常特別,他們的感覺很正常。”在我的薰陶下,我家女兒的中文表達能力是很強的,她能夠用中文表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