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唐奕可是下了血本兒了。
按說,閻王營屬禁軍序列,理應朝廷養著。可是,就算朝廷以最高規格的重騎建制來供養閻王營,也養不起這隻用錢砸出來的部隊。
之前就說過,閻王營從頭到腳可是不便宜。依現在大宋的物價水平,十貫錢就能置辦一身“豪華”軍裝,從兵器到鱗甲一樣不少。
而閻王營的一套軍裝是正常的十倍,一身板甲加上刀槍、鋼弩,要整整一百貫,五千人就是五十萬貫。
再加上閻王營伙食比普通禁軍好,軍餉比禁軍高,養一個兵除去裝備是一次性支出,每年的耗費就不下五十貫。
再加上這二十五萬。。。。。。
當然,這還是閻王營沒有轉成騎兵之前的耗費。
。。。。。。
自從閻王營有了馬,花費何止翻了一倍?
唐奕以前就聽說,軍隊之中養一匹馬的耗費比養一個兵要貴,但也只是聽說,心裡卻沒有什麼概念。
現在他算是知道,到底貴在哪兒了。。。。。。
首先是戰馬的價格奇高。大宋沒有養馬之地,只靠進口,每匹戰馬的價格都超過百貫。
這一點還好,因為唐奕這批戰馬是白菜價來的,和正常渠道的一比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養的花費可是大了去了。
以前沒算過,現在真養了五千多匹“大肚漢”,唐奕才知道,這幫子畜生太他…媽能吃了。
按照後世科學養馬的標準,一般的飼養標準是,馬要每天消耗自身體重2。5%左右的飼料。
這其中包含了2%的草料,0。5的精料(糧食、豆餅等等),還要大約50克的鹽和等量的骨粉。
精養的馬會把精料的比例適當提升,大概是1%。
而古代人也不傻,長年總結經驗之下,最合理的飼養方法和現代差不多。只不過因為沒有後世飼料那麼均衡的營養,精料的比例還會更高一點。
而戰馬,那是要上戰場的,是決定生死的要命關節,更加的不敢馬虎,當然是吃得更好、更多。那些用做重騎的一等戰馬,甚至每天都要餵雞蛋,戰時更是全精料飼養。
那麼,咱們算一筆賬:
大宋的戰馬一般從大遼引入,品種是三河馬。也就是蒙古馬,體高一米三左右,體重600斤上下。
閻王營用的馬從河套而來,不是三河馬,卻比三河馬品種更好,是河曲馬。這馬比三河馬高大一些,體高一米四到一米五,體重700斤上下。
按照上面的精養標準,閻王營養的一匹河曲馬一天要幹掉十斤草料、1%的精料(就是7斤糧食),還有一兩食鹽。
草料可以不算,大宋一束草的價格才10文,不值錢。
單說糧食和鹽。
一個大活人一天才吃多少糧食?多少鹽?
普通禁軍,一年的糧餉也不過一百鬥,也就是1200斤左右。
戰馬一年光吃就能吃掉兩百鬥糧食,二十斤食鹽。
而實際消耗的精料遠高於後世的這個數字,達到三百之數。
而且,這還是平時啊,要是打起仗了,還得翻一番!
。。。。。。
難怪大宋歲入財稅近四千萬,最高時近億貫,卻還是窮得叮噹響,七成稅收都添了養兵這個窟窿。
只一個閻王營,就讓唐奕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
養兵,真特麼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來到閻王營,唐奕把最後一塊肉饅頭塞到嘴裡。
“你們家將軍呢?”
守門的兵卒自是認得唐奕,恭敬回道:“見過唐公子,將軍正在校場演兵。”
唐奕點點,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