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師。福柯帶著他的期待和夢想走入了巴黎高師,他希望在那裡擁有一個快樂的大學生活。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那不過只是個願望而已。
學校生活
1946年的秋季,福柯離開了家鄉的小城,來到了大都市巴黎。巴黎的街景與福柯的家鄉完全不同。大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高樓大廈鱗次節比,五顏六色的燈光覆蓋了整個巴黎城。福柯時而看看這,時而又望望那,每一件事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
福柯雖然讀書刻苦,涉獵廣泛,但也基本限於書本。對於巴黎城市中所流傳的各種奇聞軼事卻毫不知情。在與同學的相處中,他就深深的感到受到侮辱和排斥。高師學生個個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也因此各個都自視甚高,瞧不起他人。福柯來自外省的小城,缺少見識,時常聽不懂別的同學在談論什麼,這時候他就會發問,從而引來同學陣陣嘲笑。福柯的相貌並不好看,額頭部分的頭髮稀疏脫落,眼睛稍稍後陷,下巴尖細。與同齡人相比,他顯得怪異、蒼老而頹唐。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狐狸”,時常的譏諷他。福柯的舉止也有些異常,被同學斥責為瘋癲。不過,福柯本人並不這樣認為。或許,也就從這時候起,福柯開始了對瘋癲問題的思考。
不過,福柯也經常毫不客氣“回敬”同學。不久,他就成為普遍不受歡迎的人。他也因此更加孤僻,脾氣暴躁,動輒就與同學打架。後來,福柯總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沉浸在哲學書本中。
不久之後,事情就發生了轉變。巴黎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花都”,盡情享受情愛肯定是那裡一道美麗的的風景線。福柯在那裡發現了同性戀者們幽會的場所。雖然它們大都是一些隱蔽的場所,而且時常會有警察過去騷擾,不過福柯覺得,這種偷偷摸摸的同性戀活動雖然危險,但也很刺激。
福柯發現了自己的同類,自己王國。從此之後,他便經常到那裡尋歡做樂,成為黑暗王國裡的一員。事情總有敗露的時候,福柯的同學知道了他的同性戀傾向。大家認為他很變態、不正常。不過,福柯自己卻不這麼覺得。面對同學的嘲笑和奚落,他可能開始思考起同性戀問題了。大概,也就是從那時侯起,寫作《性史》就成了他心裡的一大願望。
追求男子
福柯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並不刻意張揚,但也不躲躲閃閃。他曾說,我這輩子對於知識的全部追求就是為了吸引漂亮男子。
在追求愛人方面,福柯的確有一種執著精神,而且有種“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感覺。
20世紀50年代,福柯曾在波蘭代理過文化參贊的工作。他陪同法國###一位女官員到克拉科夫訪問時,在旅館裡勾搭上一位波蘭男青年。女官員撞見後,極為震驚。其實,這是波蘭情報機構設計的美男計。法國的大使得知後,立即命令福柯24小時之內離開波蘭。福柯仕途道路從此基本斷絕。但是他並未因此放棄對男子的追求,並把它作為終身的事業。
事實上,福柯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在他的一生中,曾與許多男子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或愛情關係。比如在巴黎高師期間,福柯曾結識作曲家讓·巴拉蓋(JeanBarraque)。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如膠似漆,親密無間,除了飲酒作樂與肉體關係外,他們還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他們都崇拜貝多芬,後來都迷戀上海德格爾和尼采。在文學方面,他們都喜愛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戲劇方面,他們都喜歡荒誕派作家貝克特和熱奈的作品。於是,福柯與巴拉蓋曾在巴黎有過一段浪漫而愉快的生活。
福柯的朋友中,德菲爾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在福柯生命的最後部分,幾乎一直德菲爾陪伴著。福柯曾表示,自己死後不會留下任何手稿。他對卡夫卡的朋友和遺囑執行人違背遺囑而出版卡夫卡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