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地盤
進行殖民,擴張速度必然能夠翻倍。
趙匡標獲得了高質量人口,吉安府緩解了人地矛盾和讀書人就業壓力。雙贏!仁 9
說不定某人移民之後,把全家老小都接去。
比如父親是碼頭苦力,母親是家庭主婦打零工補貼家用,家裡的兄弟姊妹一大堆。他們的孩子在晉國做官分田,肯定是要
全家移民的。父母在村社裡享福,做老太爺和老夫人,-堆首陀羅、賤民奴僕伺候著。兄弟或許文化水平不高,但管理佃戶綽
綽有餘,就不用讓士兵去管理村社了,選一個有威望的漢人村長就成。
幾十年之後,這種吉安府的底層家庭,就能在印度成為地方大族。
真正苦惱的只有李銓,這傢伙的美洲移民計劃,- -直都很難搞起來。以前老百姓都移民南洋,現在還多了個印度選擇,不
是吃飽了撐的,誰願意跑到美洲開拓?
{13 ]
李銓只能靠高額利潤,吸引更多海商去美洲做生意。靠高昂的工資,吸引百姓給他做船員。至於移民,那得仰仗朝廷,施
舍幾個重刑犯流放過去。
如今的大同中國,已經迎來真正的人口爆發期。
許多新朝出生的兒童,孩子都能打醬油了。社會安定,豐衣足食,使勁兒下患,適齡學童擠爆學校。仁 3]
三年義務教育,早就搞不下去。
現在不但沒有免費午餐,還要繳納書本費,甚至某些州縣開始收雜費。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入學數量,否則教室都不夠用。
朝廷對此,睜隻眼閉隻眼。
但朝廷又一再強調,不得強行收取書本費,學童可以自備書本。
地方官員也還有點良心,交不起學雜費的孩童,可以站在教室外面旁聽,並且還能擁有學籍。一 旦發現成績優異的旁聽生
, 必定會免除所有費用, 把他們放進教室裡聽講,讓這些窮困做題家能安心讀書。
仁6
趙瀚的義務教育政策,就這樣進入尷尬狀態。隨著人口繼續增漲,今後的情況更加糟糕,一天小學都沒讀過的孩童, 數量
將變得越來越多。仁 6]
還是那句話,農業社會的落後生產力,根本撐不起先進教育體系。1 8
二皇子趙匡標,在印度搞得風生水起,三皇子趙匡枰也大學畢業了。仁4
趙匡枰跟太子同母,都是費如蘭所生。仁 5]
而且,趙匡枰學習成績很好,做題能力超過兩個哥哥,完全靠實力拿到大學畢業證。接下來,他甚至可以參加會試,說不
定就能以進士身份做官——前提是放棄 爵位。
對了,二皇子獲封晉王,三皇子獲封楚王。10
楚王趙匡枰明顯不傻,難道好好的王爺不當,外放出去從小官做起? { 12]
當然,他為了證明自己,決定參加今年的會試。而且提前跟父皇打了招呼,自己只考試不做官,讓禮部錄取進土的時候,
多錄取一個名額,免得因為自己導致某位士子落榜。6
禮部貢院。
經過長達十天的閱卷,今年的貢士名單終於出爐。
禮部只負責組織考試,不得參與監考和閱卷。禮部尚書王調鼎,急著前去詢問情況:
“楚王有沒有考上?’
主持閱卷的,是督察院右都御史,笑著回答說:“楚王考上了, 而且名列前茅,考了第一-百四十二名。另外,今年出了
個女責士,是來自吉水縣的鄒懷玉。”仁 5
王調鼎感慨道:“鄒家是吉水望族啊, 雖然主宗被陛下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