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語說:“你好,我叫查爾斯。”
葡萄牙士兵喜滋滋接過雪茄,很快在那吞雲吐霧:“我叫桑托斯。”
“你來印度多久了?”查爾斯問。
桑托斯笑著說:“你應該問我爺爺來印度多久了。”
查爾斯指著起義軍離開的方向:“剛才那個傢伙,在印度很有名嗎?”
桑托斯搖頭:“沒什麼名氣,突然就起兵叛亂了。比賈普爾國的蘇丹,聚集大軍圍剿他,卻總抓不住他的影子。去東邊圍剿,他跑到西邊,去南邊圍剿,他跑到北邊。叛軍數量越打越多,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印度教徒,都會自發加入他的軍隊。剛開始聽說只有幾百人,現在估計有好幾千人了,甚至可能超過了一萬人。”
查爾斯聽得心馳神往,已然把西瓦吉視為偶像。
他也想帶著幾百人殺回英國,然後部隊越打越多,把克倫威爾摁在馬桶裡淹死!
西瓦吉之所以能夠壯大,除了本身勇猛堅毅,還是印度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總爆發。他出身於馬拉地族,這個民族屬於印歐人種,多為第三和第四種姓,以印度教徒為主,職業是低階軍官、士兵、地主和農民。這種宗教民族成分,天然的造反群體啊!
西瓦吉帶兵流竄,馬拉地人踴躍投軍。查爾斯就不行了,他要是回英國起兵,鄉紳階層會把他打得滿頭包。
就在查爾斯打聽情況的時候,中國使團裡的軍官們,也找到葡萄牙人瞭解情況。
西瓦吉的興起,是一個重要訊息,必須寫進工作報告裡。
靠岸補給的幾天時間裡,查爾斯王子在城堡混得如魚得水。從文職人員到普通士兵,個個都喜歡跟他打交道,甚至還有葡萄牙人拉著他去逛窯子。
這貨喜歡折騰,居然帶著十多個葡萄牙士兵,騎馬奔出二十里地,去領略印度的地方風情。順便救了個印度少女回來……
那印度少女的父親,說好聽點是土邦王公,說難聽點也就一個鎮大的地盤。因為改信綠教,被起義軍順手宰了,家破人亡的少女,直接餓暈在路邊上,差點遭到一群賤民輪暴,被查爾斯王子出手撿回來。
船隊重新起航,查爾斯得意洋洋,逢人便說自己的俠義之舉。
又是一天,海上旅途苦悶。
查爾斯找到樊超:“將軍,我聽那些水手說,您很早就跟著中國皇帝陛下起兵?”
這事兒搔到樊超的癢處,頓時笑道:“大同朝廷的從龍功臣裡面,老子雖不是追隨陛下最早的,卻也算得上勳貴元老。陛下佔領樟樹鎮時,我便帶著戰船投奔,從南打到北,從東打到西,大大小小的戰功立了無數。”
“皇帝陛下的那些傳說,都是真的嗎?”查爾斯好奇問道。
“什麼傳說?”樊超反問。
查爾斯說道:“就是在樟樹鎮決戰時,政府軍的數量,是起義軍的好幾倍。在最危險的時候,皇帝陛下披甲上陣,率領一百個騎士,擊敗了二十倍的敵人。”
樊超聽得想翻白眼,那個時候的大同軍,戰馬數量攏共只有幾匹,全部用來當做哨騎使用。哪來的什麼騎兵?
“你聽誰說的?”樊超問道。
查爾斯回答:“船上的中國水手都這麼說。”
樊超忍俊不禁,點頭道:“就是這樣的,陛下出戰,以一當千,明軍來再多都沒用。”
“皇帝陛下真是勇猛啊!”查爾斯居然真的信了,並且聯想到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的起家資本,就是60個騎兵。
六十個鄉紳騎兵,有的是鄉下騎士,有的是富裕農場主。他們自己帶著戰馬和武器,跟隨克倫威爾出生入死,戰鬥意志和戰鬥紀律,遠遠超過國王的騎兵部隊。克倫威爾後來的騎兵部隊,就是以這六十個騎兵為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