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或者武牙郎將,帳下控弦很多,少則數千,比如烏古裡,帳下就有八千控弦,此次奉命帶三千餘騎攻打桃水;多則數萬,比如奚族阿會正,帳下五部聯盟大軍就有三萬餘控弦,所以頡利發都是獨領一軍,可以鎮戍一方,也可以領兵征伐,但在大規模戰爭中,諸部落雲集,頡利發就是一個普通統兵官,必須接受更高一級軍事長官的指揮。
頡利發下面是俟斤,普通部落首領,統領幾個都督(千夫長),相當於中土十二衛府中的鷹揚郎將級別,在突厥軍隊中同樣是基層統兵官。
烏蘇承宗就是這個級別,雖然他在閃電原上威望很高,名氣很大,也是磧東南牙旗最為彪悍的部落首領之一,但他只是烏氏旗下的一個普通部落酋帥,貴族等級較低,帳下也只有三千餘控弦,實力也弱,距離突厥高等階層遙不可及。
今夜這場重要軍議由蘇尼阿斯溫主持,首先出場的就是牙旗首席僚佐,達幹史阿里門。
達幹這個職務由牙帳指派專人出任,以便對牙旗最高正副長官形成制約。
這種制約屬於內部,在一個系統內,知己知彼,有效分權,掣肘牽制,防止最高長官權力失控,不像吐屯這個監察專員,由可汗直接任命,對可汗直接負責,它屬於另外一個系統,與軍政這個系統天生就有矛盾隔閡,彼此尖銳對立,利弊都很大,很多時候衝突一旦激烈,可汗和牙帳均被牽扯其中,稍有不慎就會形成政治動盪,所以到了啟民可汗時代,吸取了教訓,設常置,吐屯卻不常設,以緩和牙帳與部落、種群之間的矛盾,加快休養生息的速度。始畢可汗繼任後,雄心壯志,要擊敗中土,要完成統一大業,這就必然要集權,要加大對部落、種群的控制,於是吐屯再一次遍佈大漠。
磧東南牙旗也不例外,因為正副長官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耶瀾都是牙帳保守派,所以不但吐屯由牙帳激進派阿史德漠煌出任,就連達幹也由牙帳激進派的骨幹史阿里門出任。牙旗決策層的對立對峙,導致阿史那咄捺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大權獨攬,一言九鼎,到目前為止最多也就是力壓對手一頭,而這也是之前中土叛軍出塞,閃電河陷入危機,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思摩聯手都未能控制決策,反而被史蜀胡悉屢屢掣肘得手的原因所在。但史蜀胡悉猜對了結果,卻沒有猜對過程,決策失誤,最終讓李風雲抓住破綻,成功突破阻截殺進了安州。
也正因為如此,史蜀胡悉羞愧之下,接受了阿史那思摩的勸說,隨其同赴中土打探虛實,力圖尋找戰機逆轉危,而牙旗激進力量吐屯阿史德漠煌和達幹史阿里門也暫時“偃旗息鼓”,主動配合阿史那咄捺,虎視眈眈地盯著奚族,耐心等待攻擊時機。
這段時間牙旗透過各種私密渠道,打探安州動靜,雖然桃水兩岸激戰不斷,平地松林的通道已經斷絕,但從安州趕赴閃電河的小路有很多,只不過山高路險、耗時較多而已,訊息還是可以傳遞。
各種訊息中,最讓他們吃驚的便是方城失陷,奚王府被中土人摧毀,而導致這一惡劣結果的原因是,阿會正聽聞噩耗後,首先想到的不是撤軍反擊,而是儲存實力,為此帶著主力大軍撤向了馬盂山東南麓,要力保軍隊不失,為此不惜犧牲辱紇王部以拖延時間。辱紇王部不甘滅族,乾脆利落地投降了中土人,並幫助中土人攻克了方城,於是短短時間內形勢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本來被動的中土人瞬間掌握了主動,而本來主動的奚族則陷入了覆滅的困境。
只是這個訊息主要來自鬼方城內的辱紇王部,而牙旗秘密部署在方城的暗探,雖然送回來同樣的訊息,證實辱紇王部背叛、方城失陷,但也打探到奚王阿會正已經帶著主力大軍趕到武列水,距離方城近在咫尺,中土軍隊已傾巢而出,至於雙方是不是展開了決戰,目前不得而知,而同一時間從鬼方城內傳來的訊息卻說,雙方在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