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出地點則選擇了中和戲院,經常演白天。這一年他三十歲。

九月二十六日初次以扶風社和觀眾見面。大軸《四進士》。馬連良——宋士傑,王幼卿——楊素貞,劉硯亭——顧讀,張春彥——毛朋,金仲仁——田倫,馬富祿——萬氏。壓軸尚和玉與邱富棠的《青石山》。倒第三馬春樵《八蜡廟》,開場是董俊峰的《鍘美案》。十月十二日,他初演《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冬天又去了一次上海。

馬連良挑班二十年(5)

二十年(1931)初從上海回來,這一年所演老戲有《四進士》、《夜審潘洪》、《翠屏山》、《八大錘》等。較突出的,五月十七日在吉祥園夜戲,唱過一次《轅門斬子》,也是他初次公演。前邊何雅秋唱《穆柯寨》,王幼卿演《穆天王》。新戲有《十道本》和新排的《取滎陽》與《蘇武牧羊》。

二十一年(1932)排了一出新戲《假金牌》,又名《張繼正計調孫伯陽》。演出地點,改為在華樂戲院經常演夜戲了。冬天又照例去了一次上海。

二十二年(1933)起,花臉換為劉連榮,丑角加了茹富蕙,裡子老生改用李洪福,而值得大書特書的,小生改為葉盛蘭了,從此開始與他長期合作。所以馬連良從上海回北平的頭一場戲,就貼出了《借東風》。這一年又把《白蟒臺》增益首尾重新編排了一下,除了馬連良飾王莽外,葉盛蘭飾岑彭,劉連榮的馬武。

二十三年(1934),排了兩本新戲。一出是把老戲《過府搜杯》、《審頭刺湯》、《雪杯圓》貫串起來,再加上後面《祭雪豔墳》的全部《一捧雪》。這出戏裡,馬連良飾前莫成、中陸炳、後莫懷古三角,唱做非常繁重,要演四個半小時。後來變成每年封箱時,年只一演的戲了。一出是《楚宮穢史》,後來改名《楚宮恨史》,也就是楚平王父納子媳的故事。馬連良飾伍奢,葉盛蘭飾小王,當伍奢告以婚姻有變一場,葉盛蘭把又悲、又氣,而又不敢反抗的表情,演得生動精彩,生色不少。

這一年也有一件大事,就是從年底起,楊寶忠開始長期給馬連良操琴了。頭一場戲是十二月二十四的《借東風》。從此扶風社的場面,司鼓原有喬玉泉,操琴又換為楊寶忠,兩個人全是文武場面中執牛耳的人物,就更加強扶風社演出的極盡視聽之娛了。在《借東風》那段〔二黃倒板〕、〔回龍〕,轉〔原板〕大段的唱,楊寶忠託得精彩百出,觀眾極為滿意。

二十四年(1935),馬連良排了一本新戲《羊角哀》,又名《捨命全交》。因為這出戏有武打場子,與馬連良戲路不太對工,演了沒幾次,就掛起來不演,而把本子送給李萬春了。萬春曾拜他學老生,有師生之誼。後來李加強羊角哀死後與群鬼開打,義救左伯桃鬼魂的場子,成了他的一出拿手戲。這一年馬連良出外的時間多一點。

民國二十五年(1936)秋天,馬連良排了一本《胭脂寶褶》,就是把老戲《遇龍館》和《失印救火》貫串起來,增益首尾,加些情節而編成的一出本戲。馬連良前飾永樂帝,後飾白槐,唱並不多,前邊二黃,後邊西皮。但是永樂帝重念,白槐重做,而身段的邊式利落,那更是一時無兩,菊壇一人。八月二十一日初演時,配角是葉盛蘭的白簡,馬富祿的金祥瑞,芙蓉草的韓若水女兒,劉連榮的公孫伯,茹富蕙的閔江。

民國三十七年(1948),言少朋曾隨李薔華、李薇華來臺北演出,李氏姊妹離臺後,少朋又逗留了一個短時期。三十八年(1949)曾在成都路美都麗戲院(現在國賓戲院的原址),演出《胭脂寶褶》。言少朋飾前白簡(唱大嗓的小生),而以胡少安飾永樂帝。後邊少朋飾白槐,周金福的金祥瑞,張世春飾公孫伯,李玉蓉飾韓若水女兒。言少朋離臺後,把本子留給胡少安,所以在臺灣胡少安能演出《胭脂寶褶》。不

最新小說: 原神,身為初代雷龍,我竟被同化 【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 大玩家:第一紀元 死對頭總想讓我喜歡他 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 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 庶女開鋪:我靠美食當上商業女王 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 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 震驚:我的室友,竟然是巔峰第一 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 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 兒童故事三百篇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 聖經千問 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 從火影開始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