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瑕丘縣外。
諸葛玄與六名官吏身負揹簍,簍中了一隻滿盛清水的木桶,各自面上滿是喜色,步履穩健,一路水花四濺,朝著亭中而行。
“叔父!”
在離亭兩裡之際,諸葛亮快步而來,出言道:“如何,咱們亭分了多少魚種?”
昨天叔父就收到訊息。
稱今日縣衙會發放魚種,叔父一大早便帶著亭父,和幾名亭中官吏趕去了縣衙。
要知道。
諸葛玄所在的亭,對中樞府的政令,那都是從嚴、從速、從重的執行,亭中的十一口魚塘,建成已超過兩月。
水也放得差不多了。
就差放下魚種,讓百姓們安心。
這段時間,不是百姓為了弄到魚種,甚至是跑去泗水捉魚,連他諸葛孔明,也親自動手抓過幾條河鯽回來。
“哈哈!”
諸葛玄即便揹著水桶,依舊步履沉穩,聞言笑著道:“孔明放心,咱們亭的種魚已經分好了,足有百條之多,裡面河鯽、草鯇、烏青這些雜魚有三十來條,其它的都是鯉魚。”
“這……”
諸葛亮聞言微微一怔,一面伸出腦袋去看叔父揹負的木桶,一面蹙眉道:“叔父,咱們只分到白條種魚,會不會不太夠啊?”
“小孔明,你這就不懂了吧!”
諸葛玄身後的亭父笑道:“咱們亭長所選的種魚,大部分都是即將產卵的鯉魚,咱們回去給里正們分一分,到時候往魚塘裡面一放,待鯉魚產卵,各塘就能有數千魚苗,咱們亭長可是有大智慧的!”
他們去縣衙分魚的時候。
有的亭長選小魚,有的亭長選大魚,同樣也有亭長選即將產卵的魚,而諸葛玄就是其中之一。
“叔父英明!”
諸葛亮聞言面露恍然,旋即面色輕鬆道:“叔父,我記得咱們太平府的漁部,設立才不到倆月,咱們為何這麼快就能分到種魚?”
已太平府的制度。
其效率自然不用多說,可這魚又不能變出來,如今能這麼快的分到種魚,還是讓諸葛亮感到有些意外。
“此事我自然知曉!”
諸葛玄面色複雜道:“這些種魚,大多出自漢室任城王府邸,這樣說孔明應該明白了吧!”
說起這事兒。
讓諸葛玄忍不住的想起,自家祖地陽都的幾口大魚塘,想來如今應該和劉氏魚塘一般,被府衙放水捉魚,然後分給百姓。
釣魚在當世。
屬於高階的娛樂方式,身受世家文人喜愛,世家大族郡縣府衙等地的魚塘,都非常普遍。
“原來如此!”
諸葛亮聞言也笑不出來了,在太平生活近一年光景,讓他都快忘了昔日諸葛氏,在陽都是何等風光。
“孔明!”
似察覺到諸葛亮情緒低落,諸葛玄出言寬慰道:“子瑜在月前已前往中樞,想來定能入仕,你天資聰穎,當好生治學!”
“叔父在兩日前,已經收到上面傳來的公文,亭中不日將興修學校,估計最遲不過一年,郡縣的學府,中樞的學宮,都會陸續建成!”
“你若想出人頭地!”
“學府和學宮,是你的必經之路,叔父沒有其他本事,只想在這個世道,保全族人性命,諸葛氏的來日,終結會落在你這一輩身上!”
“不過你……”
諸葛玄對於當下的生活,雖稱不上有多喜愛,但也頗為滿足。
太平府雖收了諸葛氏的錢財典籍,卻並未對他們進行打壓或排斥,有能力的人,自會嶄露頭角。
然他對自家的侄兒。
卻是深感憂慮。
自家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