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自從君逸將巨蟹座 55f 星球更名為曙光星以來,時間悄然流逝到了 2325 年 11 月。如今,距離他將微生物投放至曙光星已過去兩年有餘。
在這段時間裡,他不僅致力於深入研究各類技術資料,還時常仔細檢視三組子程式傳送來的有關投放微生物的詳盡資料。
起初,當這些微生物剛剛被投放至曙光星時,它們曾面臨著諸多困境,導致大量死亡。
然而,由於君逸事先對它們進行了巧妙的改造,再加上曙光星曾遭受彗星撞擊,使得地底的豐富營養物質隨火山噴發而出。
在歷經這場規模浩大的死亡危機後,令人驚喜的是,這些微生物竟然逐漸實現了些許進化,並迅速適應了曙光星的嶄新環境,開始蓬勃繁衍。
現在經歷過它們對星球兩年多的改造,藍藻製造了大量的氧氣,讓大氣成分逐漸適宜生命發展。
酵母菌分解有機物質,促進了物質迴圈,使星球表面一些區域形成了更肥沃的環境。
麥芽桿菌參與到星球的元素轉化中,有助於礦物質等資源的合理分佈,固氮菌增加了土壤中的氮元素,讓原本貧瘠之地有了滋養生命的潛力。
水生微生物讓星球的水域變得更有活力,水質得到改善,或許將來它們可能孕育出更復雜的生命形式……
整顆星球被它們改造的向著更有生機的方向發展,為未來生命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君逸再一次的檢視完太空電梯子程式發來的最新資料後不由的有些唏噓:“生命總是充滿了神奇,無論環境怎麼變化,他們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說完之後全息投影中的他嘴角開始上揚:“我應該由衷的感謝這些微生物!因為改造它們讓我終於成功的研究出了生物量子計算機!”
是的,君逸能製造出來生物量子計算機了,因為他在改造微生物的時候給了他很多的啟發!
生物量子計算機和微生物有很多相似性,比如!分子水平上的構造,微生物細胞記憶體在著精細且高度有序的分子結構。
以細菌的鞭毛馬達為例,其分子結構類似一個複雜的微型機器,由多個蛋白質亞基按特定順序和空間結構組合而成。
這為生物量子計算機的構造提供了一種微觀層面上精巧設計的思路,透過借鑑這種模式,利用生物分子構建量子計算的基本單元,並精確安排它們的空間佈局,以實現高效的量子計算功能。
又比如dNA儲存方面,微生物將遺傳資訊儲存在dNA中,dNA具有超高的資訊儲存密度。
從生物量子計算機的角度來看,這種基於生物分子的資訊儲存方式啟發了他利用dNA的化學結構和量子特性來儲存量子資訊。
例如,dNA中的鹼基對可以透過不同的量子態來編碼資訊,從而實現比傳統計算機儲存方式更大量且更穩定的資訊儲存。
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微生物的高效能量利用、自我修復特性等都和生物量子計算機有著許多的相似性。
當然,改造地球上的微生物所帶來的啟發只是一個引子而已,就像是人類突然閃過的靈感一樣。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不僅深入研究過地球上的生物,還仔細分析過從比鄰星發現的微生物、與美蘇爾人交換得來的生物樣本以及從蜥蜴人手中繳獲的生物資料。
蜥蜴人曾經消滅過數個文明,他們的生物資料雖然大多殘缺不全,但由於數量眾多,仍然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完整的生物樣本資料。
生物量子計算機本來是三級文明的科技成果,然而,他能夠如此早地成功研發出這種技術,只能說是走了天大的狗屎運而已。
關鍵在於他曾有幸獲得過蟲族母蟲的基因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