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面對這一困境,家族企業該如何應對?他們的國際化征程是否會因此受阻?
家族企業在即將進軍國際市場的關鍵時刻,遭遇了國際貿易爭端帶來的衝擊,張華和他的團隊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張總,這進口關稅一提高,我們之前做的成本預算全都被打亂了。如果按照原計劃推進,利潤會大幅縮水,甚至可能虧損。”財務經理老陳憂心忡忡地說道。
張華坐在會議室的首位,臉色凝重,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大家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我們該怎麼應對這個局面?”
銷售經理小趙率先發言:“張總,我覺得我們可以暫時放緩進軍這個市場的步伐,等待貿易形勢好轉。畢竟現在強行進入,風險太大。”
研發主管老孫卻不同意:“如果現在退縮,之前為產品國際化做的努力就白費了。而且市場機會不等人,等貿易形勢好了,可能早就被其他競爭對手佔了先機。”
市場部經理小劉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要不我們調整產品結構,推出一些更符合當地需求、附加值高的產品,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關稅增加帶來的成本壓力。”
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會議室裡討論得十分熱烈。
張華認真地聽著大家的發言,心中不斷權衡著各種利弊。
方芳一直靜靜地坐在一旁,思考著。這時她開口說道:“張華,我覺得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困難,要從長遠戰略的角度考慮。這次貿易爭端也許是個短期的挑戰,但國際市場的潛力巨大,我們不能輕易放棄。”
張華點了點頭:“方芳說得有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冒險,必須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張華最終做出了決定:“我們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調整部分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計劃,減少受關稅影響大的產品產量;另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儘快推出新的高階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加強與當地合作伙伴的溝通,共同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
決策已定,公司上下迅速行動起來。
研發部門日夜奮戰,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大家再辛苦一下,我們一定要突破這個難關。”老孫不斷給團隊成員打氣。
生產部門則忙著調整生產線,最佳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務必保證產品質量不能有絲毫下降。”生產經理反覆強調。
銷售團隊積極與客戶溝通,解釋情況,穩定客戶關係。
“請相信我們,我們會一起度過這個難關。”小趙對客戶說道。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新的問題又不斷湧現。
“張總,由於調整生產計劃,一些供應商表示無法及時提供所需的零部件,可能會影響生產進度。”採購經理著急地說道。
張華眉頭緊皺:“馬上尋找新的供應商,或者與現有供應商協商解決辦法,無論如何不能讓生產停下來。”
同時,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
“張總,研發投入和生產成本的增加,導致公司資金流緊張,如果不能儘快解決,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財務經理老陳再次發出警報。
張華咬了咬牙:“去和銀行溝通,看能否增加貸款額度。另外,我們也要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
就在公司全力應對內部問題的時候,外部競爭環境也變得更加惡劣。
“張總,競爭對手趁我們陷入困境,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搶佔了我們不少潛在客戶。”市場部經理小劉說道。
張華眼神堅定:“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主動出擊。加大市場宣傳,突出我們的產品優勢和品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