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攔下一大群寒門學子的“貴族學校”。
他們要去的蒙學是山單東邊的炳春書院,炳春書院以嚴厲的教學出名,除了尋常的蒙學教的《千字文》,他們還會使用《太公家教》《百行章》與《詠史詩》等一類啟蒙教材,等到學生基礎打得差不多了,他們會接著教更多東西。
只看炳春書院的教學,就可以知道他們並非來者不拒。
沒有點基礎的小孩他們想收都收不了,即便收了,這些小孩也會因為跟不上學院的教學而哭著喊著回家,只要喊一次,書院就連人帶束脩退給家長帶回去。
李瑜與李四郎一聽李阿爹這麼說,相視中都看到對方眼裡的不安,不是怕過不了考核,就是真的太嚴厲,要捱打手心。李瑜更是嚇得臉都白了,他自己從來控制不住眼淚,萬一被夫子訓斥,明明心裡能承受,但眼淚就是自己要流下來,然後被夫子誤會和厭煩,最後面臨退學,那可怎麼辦!!
眼睛啊,你要爭氣啊!!
炳春書院與青石書院不同,沒有位於縣衙隔壁的優秀位置,蒙學的書院在一條民巷深處,這裡的巷子與紀清越那邊的當然不同,僅是一間宅子就是紀清越家的十倍之多,因而住在這些民巷的人怎麼又會是普通人家。
他們走進深深的巷子,立即感受到這裡的安靜,幾乎沒有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少了許多煙火氣,文人的巷子,一踏入反而讓人忍不住倏然起敬,不敢高聲言語,唯恐打破這裡的寧靜。
巷子深處果然是炳春書院,古老的匾額掛在書院門前,一個老者在門前灑掃落葉,瞧見紀清越他們帶著小孩進來,就知道他們想做什麼。
老者放下掃帚,文質彬彬地笑著:“幾位到炳春書院是想求學吧?”
李阿爹:“是,不知老者可否帶兩個孩子讓校驗夫子看一看?若是這兩個孩子達到入院要求,還望書院能收下他們。”
兩個小孩規規矩矩地站好,不敢在這裡玩笑打鬧,老實地任憑老人家打量。
老者還是笑著:“校驗並不難,無需緊張,你們隨我來吧。”
四人乖乖跟在老人家後面,進入書院大門,走過影壁後是一尊巨大的文曲星雕塑,紀清越與李阿爹毫無知覺地往前走,忽然發覺兩個小孩沒有馬上跟上來,於是回頭去看,這兩個小孩正恭敬地朝拜雕像,行完禮後才小跑著跟上來。
書院裡非常大,據說可同時收下一兩百個學子,除了景觀與教學類建築,其餘的就是山長和夫子的寢舍。
這裡的學生幾乎都是“走讀生”,書院裡不設校舍和食堂,學生需得自己帶午飯,卯時(7點)前到校,申時末(五點)散學。
他們雖然不拒絕周圍村子的孩子,但許多條條框框無形中限制了生源。
老者領他們走的顯然不是學堂那邊的路,這裡風景獨好,鮮花綠竹,依稀從院牆那邊傳來朗朗書聲。
相比與李阿爹內心緊張,紀清越一點都不慌,一點都不擔心兩個小孩的“面試”,他看到院子裡的綠竹,想著要是能拿到一段竹根就好了。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食用類的竹子,而是觀賞竹,但只要是竹子,用處就非常多。
走著走著,老者停下,伸手示意李阿爹和紀清越留步,自己則帶著兩個小孩走進月洞門去更深的院子裡。
倆小孩手裡提著李阿爹遞過去的見面禮,緊張地跟著老者走進月洞門深處,很快就消失在彎曲的迴廊中。
層層疊疊的風景意境愈來愈蘊含深意,講究非常多,看得出裡面的用心,精緻的景色讓紀清越看得歎為觀止。
他們等了一會兒,就看到李四郎和李瑜蹦蹦跳跳地跑出來,老者笑眯眯地跟在後面,為小孩子的開心而感到高興。
果然,這兩個小孩都被選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