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幾天就要返回西北,紀清越既要為回程做好準備又要著手摘棉花,這個時候西北已經慢慢變冷,他是真的有點捨不得江南宜人的氣候,但是為了種棉花還是得回到西北。
擴種棉花需要更多種子,得儘可能準備大量棉種,為明年推廣棉花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紀清越暫時捨去種水稻小麥的活,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迴圈開荒、育苗、移栽的種棉花程式,淪為一個無情的種棉花機器。
畫面上看不見的山坡,除去最開始種果樹和劃為宅基地的坡面,其餘很大一片都被開墾成棉花田,由左向右距離房子越近的田開墾時間越早,越早種下去的棉花成熟度越高,如今已有大約七八畝地。
這已經到紀清越的極限了。
若是來得及以前,他還能摘分出精力棉花,但現在來不及了,每一茬棉花成熟後,他只得用鐮刀將曬乾的棉花連同枝幹一起割下來,放進倉庫儲存。
為了存放巨量帶枝幹的棉花,紀清越又建了十幾座草廬,草廬十分簡易和潦草,砍幾根木頭搭個木架蓋上茅草就成為一個臨時倉庫,只管往裡摞棉花就行。
紀清越算了算,如今一畝地大約產出六百斤籽棉,其中包含三百多斤棉籽和兩百多斤皮。他還是習慣性用一斤等於十兩的計量單位,而這裡的一斤等於十六兩,換算一下,要跟洪縣令說畝產不到四百斤,棉籽不到兩百斤,棉花一百多斤。
這樣下來,一畝地產出的棉籽可種大約兩百畝地,這些日子他已經積攢了上千斤種子,足夠種上千畝地了。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神奇土地種出來的作物質量都是上好的,若種子繼續種在畫裡,即可繼續保持這種優異水平,可一旦帶出去播種,即使經歷改良的優質種子經過一番番播種後,也會下一代慢慢地不如上一代,漸漸失去其作為優質種子的特性。
為了保持特性,每一次種植前的選種和育苗尤為重要,加上配合科學的種植方法,不斷剔除劣種,很大機率上能長久地維持種子的優異性。
回程前,紀清越得迴歸老本行——種菜供貨了,出來這一趟,光是建新房這個出項就把他存下來的錢花得差不多了,該回去賺錢了。
為了彌補少供給泰安樓的貨,紀清越錯開時間將溪邊原本種水稻小麥的四塊地種上滿滿的蔬菜,以菘菜為主種了兩畝地,其他蔬菜混合種兩畝,到時候收上來的菘菜得有七八千斤。泰安樓掌櫃說了,再多的貨也能拿得下,讓他想種的時候只管種就是。
紀清越之所以突然變得這麼著急,都是因為出了這檔子事,那人要殺的不是一般人,一旦得逞社會一定會出亂子,一想到如果起亂的時候沒錢沒糧,他心裡就一陣七上八下,急得吃不下飯。
這幾天,不僅紀清越忙著種菜收棉花,李二郎也是不見人影。
又忙活了一天,紀清越擦了擦頭上的汗,將一大摞剛割下來的棉花枝椏收進草廬,隨後走回新房準備晚飯。
新房坐北朝南,臨溪背坡而立,窗戶開得都很大,光照通風效果顯著,甚至在太陽沒有完全下山前都不必點燈。冬天下雪燒炕時用擋水板將不需要的窗戶封起來,只留少許幾扇用來引入光線。
剛搭的竹管從瀑布下一路引水到廚房的水缸裡,隔壁就是浴室,平時不用水時將竹管口堵起來,取水時拔下栓子就行,十分方便。
紀清越捧起一抔水,將臉上脖子上的塵土枯葉都洗掉,清理完後才一身舒爽地淘米煮飯。
灶上的火燒得十分旺,燃起的菸灰順著煙囪飄向屋後的松林,升上空中散開。他回到臥室,打算換一身乾淨的衣服等李二郎回來再炒菜。
路過書桌時,紀清越停下來望著桌上展開的畫卷出神。
這幅畫卷正是富商要獻給刺史大人的畫,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