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雲正好在臨床裡值班,於是就耐著性子,在處理好分管病人的醫囑並把之前出院病人的出院病歷整理到出院病歷專櫃後,就開始查閱文獻。
這一次的查閱文獻,不像以往那樣,屬於是精準定位的精度,找自己想要找的,而是泛讀。
相當於啊,去在網上搜尋只要與巨大肩袖有關的任何文獻,都要拿出來泛讀一遍,看看這些文章、病例報道或者其他專家的一些臨床經驗,是否可以進一步指點自己的即將進行的手術。
這就是學術交流的難點所在了。
要出去交流,只是單純的把手術做好,顯然還不夠。
在本科室內,一般情況想,你只要把手術做好,那你就是牛掰的,技術越是精湛,同事們會對你表示欽佩。
但是要往外說,拿出去與別人交流,僅僅只是做好,是不夠的。
想要透過查文獻就找到創新的突破口,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方雲一直都沒有什麼頭緒。
……
午飯方雲點的是外賣,燒辣椒炒肉拌飯。
聞著燒辣椒獨特風味的香味,方雲的口腔中的味蕾,似乎一下子就被盪漾而開,津液分泌加速。
剛開啟了餐具的外包裝,肖青岄的回信就到了:“病例分享其實也沒有必要這麼大的壓力,目前的資訊通訊極為發達,在標準的指南下,想要找到新穎的突破口,十分不易。”
“因此,大部分情況下的病例交流會議,都是微創新。而微創新的點和可以循進的方向就不在少數了。”
“或許你可以找一找運動醫學其他病種,或者骨科其他病種的治療方式,看看可不可以移栽到運動醫學的肩袖治療中來。”
“若能達到簡化手術操作流程、且提升手術質量,這樣的有機結合,那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分享方向了。”
方雲看完,目光微微一閃。
“拼接?”
“是啊,很多創新其實就是在不斷拼接的過程,不同的就是,大學科與大學科之外的拼接,大學科之內的拼接,小學科之間的拼接……”
“因為這是相對最穩妥、而且行之有效的一種創新思路了。”肖青岄這般回道。
方雲看完,若有所思起來。
嘿,好傢伙,自己覺得比較難以突破的方向,在肖青岄這樣擅長搞科研的人眼中,就完全不是什麼大問題哈,分分鐘就可以把方向給你指點出來。
“厲害!”方雲由衷誇了一句。
方雲如今並非是純粹的科研萌新,也是知道目前大部分的腫瘤通路研究,都是在借用前人研究的基礎,然後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予以微創新。
只是,目前臨床上的創新,也是在復刻這樣的思路。
“在吃什麼?”肖青岄邊問,邊給方雲分享了一下她的午餐。
是一碗估計價格不超過六塊錢的素熱乾麵。
“這樣的誇獎就不必了,不然從你口中說出來總覺得是陰陽怪氣。”
“其實,病歷交流主要講究的是讓人看起來高大上,似懂非懂,但不能全然高階,不接地氣。你只要找一些參考文獻,在每個ppt頁面下面一放。”
“基本別人也不可能通讀所有文獻,看你每個觀點都不是自己原創,那麼就算是聽眾想要反駁,也不會開口了。”肖青岄又指點著。
方雲聽完,瞬間眼睛一亮:“中午就吃這個啊?你看我的。”
“不是?”
“做病例分享的學術交流時,還有這麼多潛規則?學術好的人,就可以給自己搬運出來這麼多大牛給背書?”
方雲理解了肖青岄的意思。
我們不提供原創的觀點,我們只是觀點和治療方式選擇的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