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成形術後,半月板可能因根部損傷,導致遊離,偶爾捲起,如同鞋墊捲起卡壓足底一般對關節再度造成損傷,因此這樣的情況下,是要對半月板區域性進行縫合固定。
這裡的縫合,不單純是指將半月板縫合起來,而是要將半月板與膝關節脛骨平臺的軟組織固定,避免飄離卡壓。
而縫合,其實有很多方式,比如說有專門的縫合器材。
但這樣的器材,花費頗貴,於是方雲打算採取更為樸素的縫合,自從外向內縫合。
若有縫合器,縫合的操作會相對比較簡單,可沒有縫合器的情況下,則是需要考驗縫合技術的,而且操作略顯複雜。
因此,在此時,杜勇以及鍾漢離和錢千盛三人,都開始認真觀看起來。
方雲知道三個人應該是好奇這沒有縫合器情況下的縫合到底該怎麼做,於是一邊操作,一邊做著解析:“鍾主任,這從外向內的縫合,一般要先用穿刺針定位,從外側面板和關節囊穿過至損傷移位的半月板組織。”
“看,現在關節鏡直視下,就可以看到穿刺針到了半月板的前角。這樣的縫合,只適用於前角和體部,后角是不適用這樣的縫合的,難度太高,畢竟后角的操作難度本來就會增加。”
,!
穿刺針定位之後,方雲將縫線經過穿刺針進入關節內,此為第一針。
自然,微創下的縫合,肯定縫合方式,不如傳統的縫合那麼自如,必須要把縫合線再拉出來,才能打結。
“我們再放入第二根穿刺針,穿刺針帶線,此為引線,將第一針的縫線引出面板外。”
“如此一來,第一針縫線,就相當於在半月板內部做了一次縫合,進針孔為第一針穿刺道,出針孔則是第二針穿刺道。”
“把縫線引出來後,我們再做一個小口子,暴露出關節囊,把半月板縫合固定在關節囊上,就算是完成好了第一針的縫合。”
方雲一邊說,一邊穩穩當當地打好了結。
此刻,方雲再用探鉤去牽拉半月板時,半月板已經顯得穩穩當當,即便是用探鉤去鉤,半月板也不翹起,如此可見,固定是十分可靠的。
只是,這樣的操作,需要特別精細,掌握好穿刺的角度,特別是第一針穿刺點的出口和第二針穿刺點的出口,要恰到好處地形成縫合的進出針點。
這與直接縫合,難度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而這,就是醫學基礎技能,穿刺術在運動醫學中的靈活應用。
陳劉軍看完方雲操作,毫不猶豫地誇獎著說:“能想到這樣操作的人,真是天才,能夠操作這樣高難度穿刺術的人,這手的靈巧程度,也是讓人驚歎。”
普通人,縫合衣服的時候,都找不好進出針口,這樣非直視下的,透過穿刺做進出針口達到縫合目的微操,著實一般人很難想象。
方雲有些開心,但沒有沾沾自喜。
沒有無用的基礎技能,而且自己現在這種技術,即便是在專業的人群裡,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專業壁壘,自然開心。
但方雲知道,自己在運動醫學領域,方才入門,沒必要特別自傲。
:()我在醫院掛機升級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