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者。而湯鴻文呈上的長劍正好可以供他使用,這樣一來他就成為了一名劍客。
因此,楚凡在叮囑湯鴻文要擴大鍊鋼規模後,就沒有再做更多的指示。畢竟,工部裡的工匠楚凡並不熟悉,對於工部內部的封賞,那是工部和皇家政務處理處的事情,他們自會妥善安排。
但是湯鴻文卻不能不說是陛下的指示,因為在當前的魏國是陛下掌控著的,一切政令都需要借陛下之名來發布以穩定人心。如果只是說工部內部的決策,那麼工部的工匠們就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當湯鴻文回到工部衙門時,有一件事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為什麼在他宣佈俘虜們每天都能吃到一餐肉食之後,乾國的俘虜明顯地幹活更加賣力,甚至比魏國的工匠還要拼命。然而匈奴人卻變得略微有些懶散,似乎對肉食並不感興趣。
這時湯鴻文身邊的一個工部侍郎小聲地詢問道:“尚書大人,您是否有何煩心之事?”
湯鴻文嘆了口氣,低聲回答:“乾國俘虜因肉食而感激,匈奴人卻無動於衷,這種差異實在令人費解。”
這位工部侍郎假裝沉思片刻,輕聲說道:“或許是因為匈奴人的飲食習慣與我們不同。匈奴人以前生活在草原,以牛羊肉為主食,對肉食早已習以為常。而乾國的百姓素來難得溫飽,所以對肉食格外珍惜。這都是風俗所致,非一日之變。大人不必過於憂心,只需對症下藥,自能安撫人心。”
湯鴻文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明悟,點頭道:“你說得對風俗各異,確實需要因人而異。是我考慮不周那就每日下工過後給他們一人一口酒,以示慰藉。這樣或許能激發匈奴人的幹勁,也能讓乾國俘虜更加安心。待人心穩定生產自然會蒸蒸日上。”
這位工部侍郎對湯鴻文恭敬地說:“大人英明,此策定能收效。”
其實這位工部侍郎在湯鴻文宣佈每日一餐肉食時,就已經預料到這樣的激勵措施對匈奴人可能不會奏效。但當時湯鴻文是在宣佈激勵措施的高興勁頭上,自己如果出言打斷,那無疑是在自找麻煩,不想在工部中繼續待下去。
:()求求你們造個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