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傳統的籠絡手段已難以奏效,於是決定摒棄鍾繇昔日的“大義”旗幟,轉而採取更為直接且有效的策略——各個擊破,誓要將關中乃至雍涼地區納入囊中!
然而,在這紛繁複雜的局勢中,劉寶並未將所有人視為敵人。他敏銳地察覺到,關中軍閥之中,馬騰或許能成為他的盟友。相較於狡猾多變的韓遂,馬騰的忠厚性格無疑為他增添了幾分可信度。更重要的是,馬騰自稱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裔,這份血統的榮耀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的道路,也讓他更傾向於成為保皇黨的一員,守護那搖搖欲墜的漢室江山。
但劉寶並非盲目之人,他深知《三國演義》中的描繪不過是後人的想象與加工。真實的馬騰,絕非書中那般單純的忠義之士。他手握重兵,割據一方,實則是亂世中的又一梟雄。
提及馬騰,不得不提他的輝煌先祖——馬援。這位歸順光武帝劉秀的傳奇人物,曾立下赫赫戰功,為東漢的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即便年邁,他仍壯志凌雲,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其英勇事蹟被後人傳頌為“馬革裹屍”的典範。馬援的軍功地位,在東漢開國時期甚至超越了雲臺二十八將,僅次於劉秀本人,足見其非凡的成就與影響力。
然而,帝王之心深似海,馬援的晚年卻遭遇了構陷與不公。他的新息侯印綬被劉秀收回,直到漢章帝時才得以平反,追諡“忠成”。這份遲來的榮譽,彷彿是對馬援一生忠誠與犧牲的最好註解。
如今,劉寶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凝視著這位先祖的後裔——馬騰。他深知,與馬騰的結盟並非易事,但若能借此機會平定關中,乃至一統天下,那麼,這一切的努力與智慧都將化作歷史長河中最為璀璨的篇章。
在這一章裡,劉寶將如何運用馬援的榮耀與影響,去說服馬騰成為他的盟友?又或是,他將如何巧妙地利用關中軍閥之間的矛盾,實現他的宏圖大業?一切,都將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揭曉…… 在唐德宗的光輝歲月裡,有一位英勇的將領榮耀地被鐫刻於武成王廟的六十四將星圖之上,而到了宋徽宗的時代,他的威名更是被加冕為忠顯佑順王,躍然於武廟七十二將的輝煌殿堂——他,便是馬援。這份榮光,如同璀璨星辰,引得後世無數姓馬之人紛紛自豪地宣稱自己是馬援的血脈傳承。然而,在馬援直系後裔的心中,提及馬騰這個名字時,或許會夾雜著一絲微妙與無奈。
在扶風之地,馬家不僅是武勇的象徵,更是學問的燈塔。馬援之後,真正的家族繼承人馬融,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深邃的學識,成為了那個時代最耀眼的通儒。他的課堂,彷彿知識的海洋,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求知者,其中不乏如盧植(涿郡名士)、鄭玄(北海大儒)這樣的佼佼者。馬融的聯姻之選,亦非等閒之輩,汝南袁家的聯姻,更是讓扶風馬家成為了權勢與智慧並重的顯赫世家。
相較於馬融這位儒雅大家,馬騰的故事則帶著一股草莽的豪情與不羈。或許,他只是馬家龐大枝脈中的一個旁系子弟,父親因故被貶,遠走隴西,母親則是來自羌族的溫婉女子。然而,正是這份獨特的血脈,讓馬騰在西北的風雨中,綻放出了不一樣的光芒。
馬騰的崛起,與東漢末年西北邊陲的動盪緊密相連。他那高大八尺的身軀,英俊不凡的面容,加之羌人血統賦予的親和力,讓他在羌人部落中如魚得水,贏得了無數勇士的信任與追隨。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馬騰的名字,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西北的蒼穹。
從邊章、韓遂的叛亂,到與朝廷的時而合作、時而對抗,馬騰的足跡遍佈了戰場的每一個角落。他曾與韓遂共舉叛旗,也曾並肩作戰抵禦外敵。董卓入京的邀約,他們謹慎地選擇了拒絕,避免成為權謀下的犧牲品。董卓敗亡後,他們更是聯手攻打長安,直至被朝廷招安,成為徵西、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