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某次校際學術論壇上,江煜意外遇到了顧彥。
“顧彥?”江煜挑眉,有些意外,“沒想到能在這裡見到你。”
“我在京城科技大學。”顧彥微微一笑,語氣平靜,“物理系,這裡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聽說你在京城大學,果然如預料一樣。”
江煜點了點頭:“科技大不錯,那裡的物理學科全國頂尖。你選的這條路很有挑戰。”
顧彥目光堅定:“高三那一年讓我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實力,才配得上未來的高度。這次論壇我也帶了論文,準備參賽。”
兩人相視一笑,曾經的敵意早已化為惺惺相惜。
“江煜,期待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再次競爭。”顧彥說道。
“隨時恭候。”江煜回應道。
在大學的初期,許多高中的老同學紛紛透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動態:
林曼曼去了鄰省的海城師範大學,成為一名師範生,朋友圈裡都是教育課的趣事和與室友的合影。
趙銘去了東南沿海的嶺南大學,主攻經濟學專業,他曬出了學校裡茂密的榕樹林和熱鬧的校運會照片。
周妍則考入江城醫科大學,朋友圈充滿了實驗室和圖書館的日常,配文是“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江煜偶爾刷到這些動態,會心一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城市裡為夢想奔跑,而我,也該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蘇念晴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挑戰,她所在的藝術設計專業要求極高,課程安排緊湊,作品要求原創性強。
一次課堂上,教授佈置了一個設計任務——“以城市為靈感,設計一幅概念海報”。
蘇念晴將主題定為“舊與新的交匯”,靈感來源於家鄉的小城鎮與京城的對比。她將傳統的徽派建築元素融入現代化的城市天際線,透過色彩對比展現了兩種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蘇念晴,這個作品很有深度。”教授在課堂點評時說道,“如果能把細節再精煉一些,會更有衝擊力。”
這次任務讓蘇念晴信心倍增,她第一時間給江煜分享了自己的作品。
“煜哥,你覺得怎麼樣?”她忐忑地問道。
江煜仔細看了看圖片,微笑著說道:“很棒,既有情感也有思考。念晴,你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
蘇念晴眼中閃過一絲喜悅:“那我會繼續努力,不辜負你的鼓勵。”
另一邊,江煜開始深入參與導師王啟文的創業專案,協助完成市場調研與資料分析。
一次團隊會議上,王啟文拿出了一份創業計劃書:“我們準備在短影片領域切入一個細分市場——生活記錄型平臺,目前市場競爭不算太激烈,但需要精準的使用者定位。”
江煜迅速提出建議:“可以以年輕人喜歡的‘城市生活體驗’為切入點,比如探索城市中的隱秘角落、夜市文化等。這種內容既接地氣,又有社交屬性。”
“不錯的想法。”王啟文點頭,“這部分市場分析,就交給你了。”
江煜接下任務,並帶領團隊成員完成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在下一次彙報中,他的精準分析得到了導師的高度認可,也讓團隊對專案更有信心。
在一次專案調研中,江煜跟隨團隊前往嶺南的廣州市。這座城市以開放與活力著稱,充滿了商機與創新氛圍。
“廣州市的人文和經濟基礎很有意思,尤其是夜市文化和‘老街經濟’。”江煜對團隊成員說道,“如果能夠結合線上平臺,把這些傳統元素數字化,可能會開啟新的市場。”
在調研結束後,江煜還抽空見了趙銘,兩人在街邊的一家茶餐廳裡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京城的壓力大不大?”趙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