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 為南直隸的考生們點個蠟。
還沒考的湖廣、江西松了口氣:耶耶耶,完美閃避!
略有耳聞的其他省拍了拍胸口:恭喜咱平安落地, 酬蠶節快樂!
這四面八方湧入的不和諧聲音,打啞謎似的,透過龐大的大寧“網際網路”直達聖聽。
神宗仔細揣度著一封封密報,隱晦地瞥了一眼陳愈。
三省才亂過一次,必然不可再亂。
鄉試容不得一絲紕漏。
他點著主考名錄,狀似不經意地問,“閣老,最後派出的這三位,你看如何?”
陳愈偷偷覷著皇帝神色,答了句很是籠統的話,“皆是明經公正之士,學問亦老成。”
“是嗎?”皇帝眯了眯眼,提筆擬了一道密旨。
筆走龍蛇間,他意味不明地將尚書的話又複述了一遍。
“明經公正,學問老成?”
陳愈訥訥不敢多言。
密旨書就,皇帝招來新任北司鎮撫使。
“林茵,擢此三人分赴三地,就查……”
他頓了頓,看了陳愈,“就好好查一查這八個字。”
華蓋殿內放著數盆碎冰,陳愈額角還是滑下一滴熱汗。
這實在不是個好風信。
陳茵領命,正要退下,就聽神宗低沉道,“等等。”
層層密報下頭,還壓著一封奏摺。
摺子制式,乃是親王密奏。
神宗蹙眉,復又通覽一遍,這次卻不再擱置。
“告訴寧權,朕準了。”
林茵一瞄,就知道這是泰王奏請要冒名參加鄉試的摺子。
這是一本刷存在感的摺子。
泰王先是拍了一通馬屁,稱科舉乃國事之本,禮部這些年科舉改制頗有成效;隨後提出要進行一場沉浸式調研,戴罪立功,直擊一線替神宗沉浸式體驗一把禮部改革的實際成效。
尤其看看禮部千挑萬選來的主同考官,究竟如何彰朝廷不遺賢才之盛德。
如此伏低做小地歌功頌德溜鬚拍馬,討好的意圖十分明顯,神宗大悅。
只是鑑於這位一直不務正業天馬行空,俗稱忒不靠譜,摺子才被神宗按下不表。
但密報一來,這摺子就有了用武之地。
秉著多一人多一道保險的原則,神宗決意同時啟用泰王。
只有派人親自去考一考,同他的人雙管齊下,才不至於輕易被權臣糊弄。
他倒要看一看,他的這兩位尚書,在他這無縫可鑽的科場,到底興了什麼風浪。
科舉革新,一直是陳閣老引以為傲的功勳,也是他主事禮部親自抓的唯一一筆拿得出手的政績。
原本太·祖舊制,除直隸考官由禮部擢翰林官充任,其餘各省鄉試考官不分主同,皆由各地佈政史會同巡按御史會商推選。
但十九年鄉試舞弊案爆發,舊制弊端一覽無遺,遂成神宗一塊心病。
為了迎合上頭,陳愈鑽營數年,終於想出一招。
他上奏直言,各省選官多為本地州府官員,難免悉從上官。
以至於各地科考多舉親故,去留多乖,才學拔尖者反倒遺於鄉野。
所以他提出,各省應參照直隸,由兩京禮部統一遴選主考。
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