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蜀國的朝堂之上,喧囂之聲前所未有。近十年來,大蜀國首次完整收復西疆三城,疆土重歸完整,這本是舉國歡慶之事。然而,對於此勝,朝堂中卻湧現出諸多異議,而這些異議並非針對勝利本身,而是聚焦於論功行賞的公正性。
“啟稟陛下,”禮部尚書司徒萬里恭敬地邁出一步,聲音在朝堂中迴盪,“晉王佘宇晉與安晨公主佘宇晨,一位監軍,一位統帥,此等功績乃我大蜀國興盛之兆,預示著後繼有人。雖貴為皇族,但臣以為,應賜予他們超越皇族的封號,以示表彰。”
佘瑤女帝端坐龍椅,目光淡然,輕聲問道:“諸位愛卿,可有合適的封號建議?”
司徒萬里繼續陳述:“晉王以仁愛為先,監軍期間,深受臣民愛戴,其仁義之舉,堪稱楷模。臣斗膽請封晉王為‘仁晉王’。至於安晨公主,她統帥三軍,慧眼識才,臣建議加封她為‘定安公主’。”
眾臣紛紛附議,這樣的加封雖為形式,卻也是對皇室子弟能力的肯定與讚譽。
“准奏。”佘瑤女帝金口玉言,自此,佘宇晉與安晨公主分別獲得了“仁王”與“定公主”的封號。這兩個封號,不僅是對他們皇室身份的認可,更是對他們個人能力的肯定。
接下來,話題轉到了西征大將軍王猛身上。身為西征大將軍,王猛的軍功顯赫,若再提升軍階,便需回朝在兵部任職一品大將軍。雖非三軍統帥,卻也可自領軍馬,其地位之尊,連兵部尚書也不能輕易安排。
“陛下,”兵部尚書祁東銘出列,聲音沉穩,“臣以為,收復西疆乃固有之地,若因此敕封一品大將軍,恐引其他邊疆大將軍非議。王猛將軍雖有功,但軍職不宜輕易變動。他已是二品大將軍,可考慮賜予封號。”
蒯龍站在朝堂最後,身為四品侍郎將,他本無資格上朝,若非班師回朝,恐難有此機會。他深知兵部不會輕易提出對王猛敕封爵位,果然,祁東銘提出的是封號,而非爵位。
二品大將軍若要敕封爵位,通常為侯爵,這與當年的鎮西侯地位相當。然而,收復西疆三城,王猛雖功不可沒,但嚴格來說,並未達到封爵的標準。表面上是為了平衡其他邊疆大將軍的心態,實則是不願讓王猛封爵,皆因他出身於鎮西侯一脈。
若此功由孟慶所立,即便他仍是二品大將軍,封侯爵也是板上釘釘之事。
然而,佘瑤女帝並未立即作答,也未如常詢問群臣意見,而是緩緩開口:“王猛大將軍功勳卓著,封號自然不可或缺。然此事需朕仔細考量,再作定奪。”
此言一出,既是對祁東銘提請的肯定,又透露出對王猛功績受此封號似乎略顯不足的意味。這通常是難以立即決斷時的緩兵之計。最終,大將軍需上書謝恩,封號方能落實。而爵位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至於其他三品徵西將軍,則賞賜黃金、財帛等身外之物。至於四品、五品將軍的賞賜,祁東銘並未立即表態。這些將軍的賞賜通常已在戰報中提名,只需皇帝應允,兵部執行即可。除非有四品晉升三品的可能,才可能在朝中提請皇帝應允。
定安晨公主佘宇晨優雅地邁出一步,聲音清脆悅耳:“啟稟陛下,西疆三城得以收復,侍郎將蒯龍獻計獻策,其功不可沒。兒臣斗膽提請陛下……”
然而,話未說完,仁晉王佘宇晉便急切地打斷道:“蒯龍僅在收復西涼城一戰中擔任侍郎將,論功應賞賜金銀。兒臣近日見鎮西公府在修繕舊宅,懇請陛下賜黃金千兩,以彰顯聖心。”
佘宇晉此言,明顯是在否定蒯龍在封圖、勁州兩戰中的功績,企圖將所有功勞都歸於自己。他的心思,朝堂之上,無人不曉。
佘瑤女帝的目光在朝堂下掃視一圈,最終落在蒯龍身上:“蒯龍可在?”
蒯龍從朝臣隊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