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扶蘇的樣子道問心知道他還沒明白,於是直言道:“說明君王做事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只看一處,六國覆滅這十多年來雖然生事但一直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你父皇的過於強勢的手段,使這些人一直沒有辦法凝聚成一股力量,只能到處瞎胡鬧,同時也沒有給帝國帶來多少麻煩。你能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中想到這個問題,就說明你能思考,不過公子想到儒家,應該就是看到了儒家那仁德地那一面吧。”
“不錯,父皇用法家治國可是過於嚴苛,所以我想到了儒家,儒家認為治國需要仁義,比法家的嚴法主張或許更適合百姓。”
聽到此道問心也不得不讚嘆扶蘇目光的長遠同時不愧是嬴政的兒子,還沒坐上君王的位置就看到了未來兩千年的治國大方略,於是他笑道:“公子想的不錯,能說出對百姓仁義這句話,公子已不在你父皇之下了,不過公子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就是儒家子弟很少執掌一國大權的嗎?即使是孔子哪怕做到了大司寇卻也沒有做長久,那怕我道家祖師老子,說起來也不過是替周室守看藏書的,你可知這是為什麼?”
“這……”
“那是因為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優點和缺點,公子若要治理天下就絕對不能只依靠一家之理,公子自己也看了秦國一直用法家的學說,雖然使秦國富強卻也導致秦法嚴苛,百姓整日只做固定的事情,如此一來國家該如何發展。大海為何廣大,就是因為大海海納百川。”
“那以先生之見該如何是好?”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世間之法圓潤如一。”
“扶蘇不解。”
“百家之說雖有奇妙但同樣也有其缺,若以治國來說,君王所要面對的事情各不相同。面對不同的問題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比如公子肚子餓,可以吃些東西來解決這個問題。可若是公子想要睡覺,還可以用吃東西來解決嗎?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等諸子百家公子最好都去了解一下,或許公子會有不一樣的的心得體會。’”
“扶蘇明白了,只是先生明明是道家的弟子為什麼會幫其他的諸子百家說話?”
“萬般道理殊途同歸,不管是仁義也好還是捭闔也罷,終究只是理念不同罷了。”
“多謝先生指教,那我就先告辭不打擾先生了。”
“既然如此,我也不留公子了,但是我還要提醒公子一句話。”
“先生請講。”
“將來不管面臨什麼,公子都要去問個清楚問個明白。就像我剛到桑海一樣,有人藉著你父皇的名義想要暗殺我。我看公子是個忠義之人,所以特意提醒公子留心,將來不要被別人用同樣的招式欺騙。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公子應該先以自保為主,等安全後再去驗證,千萬不能隨便上當。”
“先生是說……多謝先生,我明白了。”
“公子明白就好,但是提醒之言還望公子切記,希望將來還能見到公子。”
“扶蘇明白了,先生告辭了。”
看著扶蘇的背影道問心也是嘆了一口氣,內心不經意間也起了一絲波瀾,畢竟一個改變千年歷史的機會就在眼前,但就是不知道該不該去做。
沉思許久之後,道問心讓弄玉給他拿出了了一張絲步然後書寫了起來。
寫好後拿起絲布走到李斯那處屋子,然後撿起來了一塊石頭隨手丟了過去。
“啪”的一聲想起,暗處一個影密衛就掉了下來。
道問心見此走到他的旁邊再解開了他的穴道後說道:“你是影密衛吧,去把你們領頭的給我叫來,我是道問心,你明白吧。”
影密衛看了看眼前之人,點了點頭然後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