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京師那高聳巍峨的城門,在朱棣率領的大軍面前,緩緩開啟之時,一時間,如雷的馬蹄聲、紛沓的腳步聲以及兵器相互碰撞發出的冰冷聲響,交織匯聚在一起,彷彿奏響了一曲預示著金陵城命運轉折的悲壯樂章。那聲響,穿過街巷,迴盪在每一個角落,似已無情地宣告了這座古老都城即將面臨的結局。
朱棣身著一身戎裝,跨坐在高頭大馬之上,身姿挺拔宛如蒼松,堅毅的面龐上透著複雜難測的神色。那目光之中,既有歷經多年殘酷征戰,終至此刻的如釋重負;亦有即將踏入大明權力巔峰之際,對那無上尊位的審慎打量;更摻雜著對未來未知前路的一絲謹慎與迷茫,如同置身於迷霧之中,雖已近目標,卻仍看不清遠方的路途究竟是坦途還是溝壑縱橫。
在他身後,是那一群追隨他出生入死、相伴多年的將士們。他們身上的鎧甲早已佈滿征塵,斑駁的血跡乾涸其上,訴說著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慘烈。歲月的風霜和戰火的洗禮,讓他們的面容寫滿了疲憊,可那眼眸之中,卻又難掩無比興奮與期待的光芒。
從北平出發,一路披荊斬棘,幾經勝負,跨越無數艱難險阻,此刻,望著眼前這座繁華卻又因戰亂而透著幾分慌亂的京城,他們心中明晰,自己即將成為改寫大明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那夢寐以求的從龍之功已然觸手可及,往後的榮華富貴、封妻廕子,彷彿都已近在眼前,想著他們招手,只待這場風雲變幻落下帷幕。
朱棣一馬當先踏入城門,馬蹄踏在那古樸的青石板路上,發出清脆而又沉重的聲響,每一下都好似重重地敲在了京城百姓那惶恐不安的心上。
城中的百姓們早在聽聞大軍將至的訊息後,便紛紛緊閉家門,如同躲避末日的風暴一般。此刻,他們只能透過門縫、窗隙,小心翼翼地張望著這支闖入他們原本平靜生活的隊伍,眼神中滿是驚恐與擔憂。
街道兩旁的店鋪,往日裡那熱鬧喧囂的繁華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大多店鋪已關門歇業,門板緊閉,好似在無聲地抗拒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曾經繁華的集市,此刻一片冷清死寂,只有偶爾被驚起的飛鳥,撲稜著翅膀慌亂地飛過,發出幾聲淒厲的鳴叫,更添了幾分蕭瑟與淒涼的氛圍。
朱棣本已做好了要經歷一場浴血苦戰,方能拿下京城的準備。畢竟,這座都城承載著大明的核心命脈,守軍必定會拼死抵抗。然而,令他未曾料到的是,李景隆與谷王朱橞竟大開城門,選擇了投降。無論這兩人此前秉持著怎樣的立場,在這關鍵的時刻,開門投誠之舉,無疑是為朱棣立下了大功一件。
朱棣心中暗自思忖,倘若京城當真據城堅守,而自己此番南下,所率燕軍多為輕騎,大機率會久攻不下,屆時再有遼東、鐵鉉等部率兵趕來勤王,那局面可就大為不妙了。說不定,自己也只能無奈接受朝廷劃江而治的求和請求,如此一來,這場靖難之役不知還要遷延多久,又會增添多少鮮血與犧牲,才能分出最終的勝負。
想到谷王朱橞的身份,朱橞乃是惠妃所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十九弟,此前在建文帝的削藩之策下,並未受到波及。朱棣暗暗決定,待自己登基之後,定要對這位弟弟大加賞賜,以酬謝他今日的投誠之功,也好讓其他皇室宗親看到自己的寬宏與厚待,穩固皇室內部的關係。
而對於李景隆,朱棣的心中則是五味雜陳。那李景隆雖說沒什麼能力,帶兵打仗的本事著實堪憂,可畢竟他是魏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文忠又是太祖高皇帝的養子,其母曹國長公主朱佛女更是父皇朱元璋的二姐,算起來,與自己家親緣不淺。況且,自自己起兵以來,李景隆雖說屢戰屢敗,卻也在客觀上送兵送糧,如今又開城門迎接自己,也算是“勞苦功高”了。
朱棣尋思著,等日後論功行賞之時,給他個高官厚祿倒也無妨,只是萬萬不能再讓他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