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門在身後緩緩合上,發出沉悶而悠長的聲響。
李世民佇立原地,目光悠悠地凝望著李承乾,這個承載著他無數期望,被他視為大唐未來最得意的接班人。
此時,李世民的眼眸中,複雜的情緒如洶湧潮水般翻湧,有震驚、有困惑,更有深深的無奈,以至於一時間竟啞口無言。
在李世民漫長的政治生涯中,見識過形形色色心懷叵測之人。
若是旁人高舉“天下為公,百姓萬歲”的大旗,他定會覺得這不過是野心家們慣用的伎倆,打著冠冕堂皇的口號,行的卻是鞏固自身統治、謀取私利的勾當,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統治手段罷了。
可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李承乾,李世民卻陷入了長久的迷茫。
過往李承乾那些異於常人的舉動、超前的理念,一直如同迷霧般縈繞在他心頭,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此刻,李承乾掀起的這場“風暴”,終於吹散了那層迷霧,李世民恍然大悟。
李承乾的所思所想,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李承乾竟不想再以傳統帝王的身份主宰大唐,而是要顛覆千年以來的封建統治秩序,將大唐的主宰權交到天下百姓手中。
剎那間,以往諸多讓李世民感到奇怪的事情,在這一刻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李世民心中五味雜陳,他意識到,自己的兒子確實“造反”了,只不過這“造反”的物件,是他所堅守的封建帝王統治理念,是他窮盡一生為之奮鬥的權力結構。
念及此處,李世民滿心皆是無力感,拖著沉重如灌鉛的雙腿,緩緩走到椅子旁,重重地坐下,雙手深深插入髮絲,頭顱低垂,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屋內只餘他沉重的呼吸聲。
李承乾目睹李世民這般落寞的模樣,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他理解李世民的反應,這並非是李世民的固執與守舊,而是整個時代的侷限性所致。
在這個君權神授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自己的想法無異於石破天驚,是對傳統秩序的巨大挑戰。
原本,李承乾計劃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假以時日,慢慢引導人們轉變觀念,讓變革在悄無聲息中發生。
但此次外出微服私訪的所見所聞,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變革的迫切。
民間百姓所遭受的苦難、官場的黑暗,都在提醒他,若再不果斷行動,大唐的未來將岌岌可危。
原本,他打算等李世民百年之後,再著手實施這一變革。
可世事無常,局勢的發展容不得他再有絲毫拖延。
若再猶豫不決,每耽擱一日,變革的阻力便會增加一分,成功的希望便會愈發渺茫。
當下,已經是開啟變革的最佳時機,必須當機立斷。
許多事情說起來容易,真正付諸實踐卻難如登天。
但他決心已定,要趁著此刻,為大唐未來的發展道路,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確定一個清晰的方向。
如此一來,即便日後有人妄圖破壞變革成果,也不得不礙於“天下為公”的大義名分,行事便會有所顧忌。
而他自己,也做好了為這一偉大變革犧牲一切的準備,包括自己的帝王權力,他要“革除”的,正是帝王的絕對權威,這無疑是一場對自己的“革命”。
沉默,如同一層厚重而壓抑的幕布,籠罩在父子二人之間,時間彷彿在此刻凝固。
許久之後,率先打破這死寂氛圍的,是李世民。
他的聲音略顯沙啞,帶著滄桑,緩緩說道:“承乾啊,阿耶剛剛實在是有些失態了,阿耶向你賠個不是。”
李承乾聽聞此言,只覺鼻頭一酸,眼眶瞬間溼潤。
李世民向來是威嚴的帝王形象,雖平日裡對家人和藹可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