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南行的解決辦法,實際上是之前他在北地推廣計程車兵們學習軍規認字的一個後續進一步提升的方案。
經過在北地的兩年時間,雖然掃盲工作進展十分不順利,至少還有三分之一士兵做不到寫自己的名字,一半計程車兵不能完整的認識各種軍規上的文字。但是,還是有一小部分士兵學習水平勉強達到了可以進行下一步教學的程度了。
對於這個結果,顧南行也曾經懷疑過,自己的教學方法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知道,在其他穿越故事裡,半年給全軍掃盲之類的例子屢見不鮮。可是,顧南行也不知道他們用的什麼方法,只能是按照自己的辦法慢慢來了。
當然,按照藍星華夏的標準,其實他兩年做的也還可以。要知道,當年藍星華夏作為一支最具有革命性,掃盲最積極的軍隊,早期掃盲的標準也就是認識三百個常用字就夠了。而那個時候,不僅有筆紙,還有各種教具,識字的知識分子和老師也比顧南行能夠提供的多得多。
顧南行這種打算給百分之二十學文字比較好計程車兵,上升級版課程的背後,實際上還是劉備軍需要擴軍的需求。
在顧南行的想法裡,未來的劉備軍,必然是要擴充到數萬,乃至數十萬規模的。那麼,劉備軍需要的軍官人數也是驚人的。按照現在劉備軍伍長必須記住軍規,曲軍侯必須懂得如何作戰的要求,這個培訓的比率甚至還是略有不足的。因為,許多新來計程車兵,例如徐晃和他的部曲,還在接受掃盲的過程中,而部分遊牧民士兵,認字上也有很多困難,距離達到要求還很遠。
終究在這個時代裡,能夠指揮作戰的軍官,在軍中有十分之一就足夠了。能夠獨領一軍的軍官,數百上千人裡面有一個就算是勉強滿足需求。所以,目前這個狀態還算是差強人意。
而且,顧南行的下一步教學,也絕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東西。很多人認為,應該教給士兵們孫子兵法之類的理論著作。顧南行很清楚的知道,讓這些剛剛掃盲結束計程車兵看那種東西,除非他們是天生的名將,不然根本不可能學的明白。
他要做的東西,是簡單明瞭可以輕易掌握的東西。正如他的老師李衍所說:“下智不可知,上智之過也。”你明明知道這些人沒有那麼好的悟性,也沒有那麼強的理解力,讓他們去學那種他們學不了的東西,這是你的過失。更何況,顧南行自己也沒有那麼好的理解力,他對於孫子兵法如何被將軍們用在戰場上也是完全理解不了,悟性不足。
顧南行整理的教材,就是他所經歷過的戰例。將這些戰例按照兵種和兵種所面對的情況怎麼做整理下來。同時,在例子前面寫上是為什麼作戰,對作戰雙方有個道德評價,算是思想工作的一部分。
當然,目前這教材還十分不完善,甚至過於粗淺,許多見解不過是顧南行的一己之見。他還需要其他人的幫助,尤其是劉備這個桃園莊主。正如藍星華夏的某位“校長”一樣,在華夏傳統上,弟子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是特別的。如果有效利用這種關係,這對於掌握軍隊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
“四弟,你這辦法是好辦法。後勤之事你說得很好,但是軍陣之事,還我們需要參詳。”
“大哥本就應當如此。而且,還要請大哥和各位將軍親自給各位軍士講解,此策才能真正奏效。”
於是,顧南行又拿出了自己給這些軍士上課的計劃。這些被選中計程車兵,要定期在軍營中學習研讀記錄著這些作戰方式的木板。每一塊板子就記錄有一種情況下該怎麼做的內容,以及對應的戰例。然後,還要有一名將領,來講解這個戰例,來說明這個這個戰例在具體的戰鬥中到底是怎麼應用的。
可是,看到這個上課日期,眾將紛紛表示,要不然把自己的上課日期往後推一推,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唯有張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