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神朝,建立於三十萬年前,是現如今人族建立最久遠的勢力之一。
由大周神朝第一代皇主大周神君建立。
大周神君,以姬為姓,傳說是上古人皇的後裔,擁有上古人皇的血脈。
自上古大戰之後崛起,用了一千年時間就成為了化神神君,結束了中央大陸當時各個勢力割據的局面。
不過,也沒有完全解決。
一些勢力的餘孽和火種跑到了中央大陸的邊緣,隱秘的建立了勢力,期待著能覆滅大周神朝,復興自家,一些勢力甚至傳承到了現在。
總之,現如今的大周神朝依舊統治了中央大陸60%以上的土地。
為了拱衛神朝皇室,大周神朝採用了分封制。
透過將土地分封給實力,潛力強大的皇室宗親,封他們為同姓王,用血脈血緣來限制他們以此保證皇室和神朝的穩定。
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同姓王的實力愈發強大,對比之下,皇室的實力變得弱小,這也形成了國中之國,朝中之朝。
為了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大周神朝的第七代皇主做了一個十分不明智的決定,那就是掀起戰爭。
而這,恰好給了諸侯王聯合在一起,反抗皇室的理由。
最後的結局是諸侯王勝利,第七代皇主頒發了罪己詔。
當時的神君已經不是大周神君,是大周神朝的第二位神君,天海神君。
天海神君本身就是諸侯王出身,正因如此,他才不阻止戰爭的發生,而且,這也屬於大周皇室的內部鬥爭,無論是輸是贏,最終皇位依舊是姓姬。
第八代皇主上臺後,繼承了第七代皇主的爛攤子,他依舊沒有找到解決諸侯王的問題,只能儘可能的恢復國力,為接下來的皇主解決問題提供基礎。
到了第十八代皇主,這位是個雄才大略的主兒,推行了“推恩令”一策,巧妙的將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變成了家與家的矛盾。
當時的諸侯王,無論是身份還是土地,都是由一位繼承者完全繼承,其他子嗣只能獲得一筆資源,之後諸侯王的一切就和他無關了。
但推恩令頒佈之後,除了繼承者之外的其他子嗣也有了獲得土地和資源的權力,這是國法賦予的權力,即便諸侯王暗地裡可以和皇室抗衡,但在明面上終究是低了皇室一頭,對於皇室頒佈的國法不可能隨意放到一邊。
而且,推恩令正是利用了除繼承者之外子嗣的不滿和貪婪,因此即便諸侯王知道其中的利弊,卻依舊無法阻止。
現在看來,這“推恩令”,當真是千古第一陽謀。
解決了大周神朝內部的隱患之後,自然就是外患了。
這些年來由於內部的動盪,一些反周勢力急劇發展,他們對大周神朝的入侵可謂是無孔不入,甚至是地方上的諸侯王都和他們有密切的聯絡。
為了穩定神朝,第十八代皇主多次開啟大陸的區域性戰爭,清除異己,開疆拓土,為下一代皇主留下了一個強盛的大周神朝。
接下來的第十九代至第三十代皇主都致力於發展國力,到了第三十一代皇主,他頒佈了異姓侯政策。
即得到大周神朝認可的元嬰修士可以封侯,獲得一部分土地,這個異姓侯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神焱侯就是一位上等侯。
作為統領大周神朝的皇主,選拔不僅僅是看唯一的血脈,同樣是要看多方面的綜合評價。
最起碼,一代皇主,可以是庸君,但不能是昏君。
紅蓮戰船上,諸葛青給臨鳳雲等人講解了大周神朝的大致歷史,由於它的國史長達三十萬年,即便是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因此只能講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
“這些就是我知道的大周神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