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構思是劉衍想出來的,經工匠們商議後認為可行,同時對劉衍的奇思妙想讚歎不己。
在街道建好後,由於堡內己是事先規劃出一塊塊的土地,日後堡內的軍戶或是外來居民,如果不想住營房的,都可以從劉衍手中購買土地,在劃分好的地塊上建自家房子,最後全堡的人合資興修廟宇、戲臺等公共建築。
有了劉衍與工匠們的設計,大盤堡的軍戶們只需好好勞作便可,劉衍等人估計這堡牆要建好,約需要二、三個月的時間。
高強度的勞作需要耗費大量的米糧,雖然劉衍不可能讓眾人吃白麵,不過小米雜糧,黑麵餅子劉衍可以管飽。高強度的勞作同樣需要葷腥,否則體力支援不了,容易尿血。
劉衍同樣與去年開荒時一樣,規定凡是參與修建堡牆的,都是一日葷,五日素,清晨給於早粥,每十人七日給酒一杓,另外還有一點工錢,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讓這些軍戶欣喜了。
有劉衍這樣的上官,加上又是建設自己的家園,雖然活很重,但是眾人的幹勁卻都很足。不過劉衍估計,按這樣下去,等堡牆建好後,自己積累下來的兩千多兩銀子就要花去一大半了。不過好在有肥皂工坊在,劉衍因此掌握著一條收入來源。
自大盤堡立堡以來,堡內軍戶們的生活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每天要幹活,但卻人人可以吃飽,在這個年景中,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劉衍這個大盤堡的上官體恤下屬之名也是遠揚,待人和氣又有能力,經過口口相傳,大盤堡對各人的吸引力越大,因此陸續都有一些民眾軍戶前來投奔劉衍。
劉衍對人口的需求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投奔的人他都是收下,讓趙民將他們一一登記入冊,發給他們大盤堡的軍戶帖。
當然了,這其中有些人還是別的千戶所的逃軍戶籍,收下他們,難免將來會引起一系列的糾紛,不過進入自己嘴中,劉衍又豈能往外推?依然是照收不誤。
一天,劉衍正在總旗官廳內與陳勳、汪博、張義商議事務,王越則是帶人在望臺觀望。忽然王越看到了什麼,急忙過來向劉衍稟報。
原來有一批流民朝著大盤堡聚攏過來,劉衍溫煦急忙帶著眾人出來查勘。
看到這批流民,劉衍不禁吃了一驚,只見這群流民約有十多戶人,五十餘口的樣子,是這些時間前來投靠大盤堡人數最多的一次。看他們都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而且操持的都是同一個口音,似乎是同一個村莊出來的人。
這些人站在南門前,都是用畏懼的眼神看著周邊各人,同時眼中又是滿懷希望。為首一個老者上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劉衍手下眾人,想要投靠劉衍在這裡屯田。
在他們周邊,一些幹活的大盤堡軍戶不時對他們指點議論著,看著這些悲慘的流民們,大盤堡的軍戶們才發現自己的幸福,想當年自己與他們一樣,現在卻可以吃飽穿暖,這讓他們說話的聲音更為響亮。
劉衍一行人出來時,見那些流民周邊圍了一圈人,王越走上去大聲喝叱道:“你們幹什麼幹什麼,都不用幹活了嗎?”
眾軍戶們轟的一聲散了,又繼續幹自己的活,不過各人的耳朵都是高高豎起,時刻注意這邊的動靜。
眾流民見一個年輕的軍頭走出來喝叱眾人,似乎很有權力的樣子,眾人都是下意識的身子一縮。
劉衍聞到這些人身上多日未洗澡的酸臭味,再掃了這些饑民一眼,從男人到女人,從老人到小孩,個個眼神都是期盼,他問道:“你們是從何而來?哪裡人氏?”
其中一個老者出來叩頭,他顫聲道:“小的等是從兗州來的,家內遭了災,田稅又重,只得出來逃荒,途經這邊,聞聽大人仁義,特來投靠,希望大人收留。”
說完,一眾流民立時又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