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執著所打動,雖然沒有提供什麼有用的線索,但也不再驅趕她了。
顧璃開始在那片區域擴大自己的搜尋範圍,她不僅僅侷限於廢墟之中。她去了附近的商店、餐館和咖啡館,拿著陸凌的照片詢問每一個人。在一家小餐館裡,店主是一位中年婦女,她看到照片後,想了想,說:“我好像見過這個男人,火災那天他好像在我們店門口站了一會兒,看起來很慌張的樣子。”顧璃聽到這個訊息後,心中一陣激動,她連忙問道:“那您知道他後來去了哪裡嗎?”店主搖了搖頭,說:“我當時店裡很忙,沒有太注意他去了哪裡。”儘管這個訊息沒有給她帶來明確的方向,但至少證明了陸凌在火災發生時就在附近活動。
顧璃又去了附近的公園,她覺得陸凌如果在慌亂中逃生,可能會選擇去公園這樣比較空曠的地方躲避。她在公園裡仔細地尋找著,檢視每一個長椅下面,每一片草叢裡面。她甚至還在公園裡張貼了一些尋人啟事,希望如果陸凌來過這裡,能夠看到這些啟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顧璃的身體越來越疲憊。她每天的睡眠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她的衣服變得髒兮兮的,頭髮也有些凌亂,但她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她的眼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找到陸凌。
她開始在夜晚也進行尋找,她拿著手電筒,在黑暗中繼續探索那些白天可能遺漏的地方。夜晚的廢墟顯得格外陰森,但顧璃沒有絲毫的害怕。她的腦海裡不斷地浮現出陸凌的面容,她覺得陸凌就在某個地方等待著她的發現。
在這個過程中,顧璃也遇到了一些熱心的人。有一個日本的年輕人,看到顧璃如此執著地尋找,主動過來幫忙。他的日語很好,幫助顧璃更好地與當地人進行溝通。他們一起去詢問了更多的人,檢視了更多的地方。
顧璃還去了當地的救助站,她想也許陸凌在火災後失去了記憶或者受傷了,被送到了救助站。她在救助站裡一個一個地檢視那些被救助的人員,每一次檢視她的心中都充滿了期待。然而,每一次的結果都讓她有些失望,但她還是沒有放棄希望。
她在尋找陸凌的同時,也在努力拼湊著陸凌在火災發生後的行動軌跡。根據她所得到的線索,她在紙上畫出了可能的路線圖。她沿著這些路線反覆地尋找,希望能夠找到陸凌最終的去向。
她去了路線圖上可能的藏身之處,那些廢棄的倉庫、無人居住的小屋。她在這些地方仔細地搜尋著,有時候她會大聲呼喊陸凌的名字,希望他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她的聲音在空曠的地方迴盪著,但是始終沒有得到回應。
顧璃的堅持也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關注。有一家當地的小報社對她的故事進行了報道,報道中講述了顧璃為了尋找自己深愛的人,在日本不辭辛勞地奔波。這個報道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顧璃的尋找行動。有些人給報社打電話,表示如果看到類似陸凌的人會及時通知顧璃。
顧璃得知這個訊息後,心中充滿了感激。她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更多的人在支援她。但是她也知道,最終找到陸凌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顧璃對陸凌的感情也變得更加深刻。她回憶起他們曾經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那些美好的回憶成為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她知道,自己和陸凌之間的愛情是那麼的珍貴,她不能輕易放棄。
她繼續沿著自己的線索尋找著,每一個新的發現都讓她離陸凌更近一步。她相信,終有一天,她會找到陸凌,他們會再次相擁,就像照片中的那樣,在花海中幸福地擁吻。她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重逢的期待,這種期待讓她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在尋找陸凌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