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忙站起來行禮,張薔走到主位上坐下,受了眾人一禮,這才說道:“都平身吧,今日召集大家來,只討論一個問題:如何渡過糧食危機?”
眾人知道太后還有下文,都不出聲,一邊翻開議題題綱,一邊等待。
果然,張薔接著說:“北直隸今年的夏糧欠收,地方官的免稅申請,本宮已經批了;
另外,陝西督糧參政洪承疇上奏說,官府的常平倉已經空了大半,要求停止賑濟災民;
還有,在陝北賑災的吳牲和幾位御史,要求朝廷加撥賑災銀,或是加運糧食過去……”
她指著桌子上的一摞摺子,又道:“這些,都是這個月收到的,彙報各地災情的摺子,匯總為一句話,就是大明缺糧,各位討論一下,有什麼辦法,讓百姓填飽肚子?”
三輔袁可立,還兼著兵部尚書的實職,他首先發言:“滿承疇的提議是對的,為了保證延邊三鎮的糧草,陝西的常平倉不宜再放糧施粥。
臣建議移民就粟,將陝北的災民,遷移到漢中就食……”
戶部尚書郭允厚提醒他道:“漢中去年也遭了災,夏糧收了四成,秋糧顆粒無收,遷民去那裡不合適,要遷的話,就要再往南,越過秦嶺,遷往巴蜀。”
眾人沉默,缺乏食物的災民,如何翻得過三四百里寬的秦嶺,就算翻過了秦嶺,又如何走得過猿猴愁攀援的蜀道?
才回朝堂不久的次輔韓爌,卻支援袁可立的移民計劃,他說:“其實大山裡,有比平原上更多的食物,只是兇險些。”
禮部的溫體仁,自從上次被張薔呵斥後,一直在找機會扭轉在太后心目中的形象,他說:“上古先民,都是生活在山林裡的,男子打獵,女子採摘,人類才延續下來,依本官看,遷民眾入漢中不可取,遷入秦嶺山內,倒值得考慮。”
好嘛,這是要讓災民重返森林,回到上古時代,從虎豹豺狼口中搶食。
張薔點評道:“三位講的,也是一條賑災的辦法,本宮卻覺得,既然我們可以向大山要糧,為何不能把目光投向大海,向大海要糧食?”
啥?眾人一下子愣了,向大海要糧?海里有糧食麼?是的,海里有魚,但海里還有倭寇!
孫承宗提醒她:“太后,大明曆來禁海……”
張薔點點頭,用手裡的炭筆,敲敲桌子,沉聲道:“本宮知道,朝廷為什麼要禁海?皆因國初時有趙士誠、陳友諒餘孽逃到海上;到武宗、世宗時期,又有倭寇自海上來,襲擾大明沿海;現在,南海上又來了更厲害的佛朗機人。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咱們禁海,倭寇就不來了麼?佛朗機人就不來了麼?反而因為我大明防棄了海疆,倭寇海寇,來往更方便了。
正所謂寇可往,吾也可往!
大家知道麼,海里有豐富的食物,單單是一頭鯨魚,就重達五六百石,夠一個村子吃上一個月的,還是肉類!”
在座的重臣們,都驚下了下巴:如此大的魚,怎麼捕撈?還有,太后是如何知道的?
張薔笑笑,點著錢陞道:“這位錢先生在江南,定是聽過海里的這種大魚吧?”
眾人都轉頭望向錢陞,他趕緊站起來,恭敬地說道:“回太后,草民確實聽人提起過,海里是有這種大魚的,珍貴的龍涎香,聽說就是這種大魚的涎水結成……”
工部李從心感嘆道:“捕撈如此大魚,得結多大的網?”
錢陞忙道:“回大人,聽說爪哇國的人,用鋼叉將大魚在海里殺死,再用船拖回岸上切割,不用漁網……”
張薔接過話頭:“要說捕鯨,還得看大明的鄰居倭國……扯遠了,海里不僅有幾百石重的大魚,還有大量的其它魚類,和藻類,這些,都可以製作成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