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經道堂不是一個堂,是很多堂,錯落有致的分佈在蕭山上,而且各有特色。
比如武經堂,這裡是講兵道、培養將帥的地方,它的建築是五座塔。
這五座塔,每座塔代表了一個字——《孫子所論的為將之道:“智、信、仁、勇、嚴”。
這是孫子的排序。
但是武經堂的這五座塔圍成了一個圓陣,分不出先後順序。
而將者五道的列序,是每一個武經堂學子學成下山的時候,必須給出的答卷。
沒有標準答案。
而且你的答卷由你自己評判。
每個武經堂出去的學子,都要在臨終之前寫下自己的評判卷,按自己一生統兵為將的經歷,寫下評卷,送回武經堂。
這個評卷將與你的將績合在一起,歸入你的將道檔,成為後輩蕭氏學子學習和借鑑的經驗,也或者是要吸取的教訓。
蕭琰被叔祖領上山後便先進了武經堂,她在五座塔中間的將者堂聽過三日課後,便按《孫子中的將者之序,進入五座塔聽講學習、觀摩將道檔,前後學習了半個月。
她在將塔內看過首代梁國公蕭鋮先祖的答卷,以智為首,以仁為次;她看過父親的答卷,以仁為首,以信為次;她看過七姑母蕭曈的答卷,以嚴為首,以勇為次,她看過八叔蕭昂的答卷,以信為首,以嚴為次……
每個人的答卷都不同,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因由。
蕭琰也看了這些前輩將者們自己做的評判卷,她有時看得心馳神往,有時又看得驚心動魄,有時又看得淚盈於眶,有時又長久的沉思沒有言語。
這裡不是將道的浩瀚海洋,而是每一個將者用心和血、用他們的七情凝結出的將果,它們:有甜,有苦;有喜,有哀;有酸,有澀;有辛,有麻;有壯闊,有悲愴;有驕傲,有沉痛;有堅守,有磨扯;有執拗往前,有懊悔反省……每一顆將果都是複雜的味道。
像她進入武經堂的第一天,執堂夫子給她吃的那枚果子,是這山上結的一種鳥都不啄食的山果,淡甜中有澀,澀中有苦,還有酸,麻,辛。夫子說:“將道也是如此,酸甜苦澀辛,唯有自知。但無論什麼味道,其中都有自己的道。”
蕭琰從第五座塔出來時,並沒有寫下她的答卷。執堂夫子說,多看看,多想想,下山的時候,再做出答卷。
蕭琰心懷端誠的應下,從武經堂出來,去了講武堂。
講武堂是武道之地。
將者之道,是帶兵;武者之道,是修己。
修己無路,路在自己的心中;只有自己修出來的路,才是武者的道。
所以,講武堂沒有路。
二支的堂兄蕭紡帶著她踏林穿山,踩石越壁。
從山上,到了谷中。
講武堂在山谷裡。
谷中也有一座塔,蒼灰色的塔身,春草綠的簷頂,古樸蒼老,又年輕。
堂兄說,這是“講武塔”。
武道是修行,不是講出來的,但是入武要講。雖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師傅怎麼講,將會決定個人怎麼修行,甚至影響這個人一生的修行之路。所以,“講”很重要。怎麼講,也很重要。
每一個蕭氏子弟進入講武堂,都有一個講武人,作為他們的啟門者,和指導者。
蕭琰看見了那座醒目的高塔,但她沒有看塔,她在看塔邊的一個人。
那人立在塔邊的松樹下,蒼綠的枝映著她蒼綠的衣,給人感覺和那數百年的松樹一樣,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可又給人感覺她很年輕,彷彿松綠裡的生機,與這歲月一起流長。
她站在那裡,是歲月。
而周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