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上回說到戰前準備都做完了,那麼第二天開戰了,唐軍又該怎麼做呢?
先佈陣。
假設此戰,出動0000人,上戰場的有14000人,還有伙伕、醫官等等,不能都上戰場,那麼這14000人,總共有80個隊,騎兵80隊,步兵00隊,接著列陣,分左中右三軍,中軍36隊,左右共六個軍,合計164隊。
一旦打起來了,不是像電影裡我們看到的那樣,一個主帥大喊一聲衝啊大家往上衝,那是找死,打起來之後,首先不是攻,首先是防,防守是第一。一聲令下,左中右三個軍立刻分散,分別組成兩個戰陣,各85隊,前一個85隊的大戰陣立刻向前邁進,這叫戰隊,換句話說他們先上,後85隊人馬,向後撤,這叫駐隊,預備隊,前面打完了,他們才能上,那80隊騎兵呢?他們在預備隊的左右站立,沒命令不準出擊,而且不準騎在馬上,要站在地上,出擊的時候才準你上馬。
因此我們看電影的時候,看古代片,那騎兵都在馬上神采飛揚的,雖然很好看,可那是錯的,為什麼騎兵要下馬呢?一來迷惑敵人,讓你不知道我騎兵在哪裡,二來,防止騎兵成為箭靶子。
好,陣已經布完了,防守工作已經完畢,下面開始出擊。
出擊,也不是電影裡那樣,一聲令下全體往上衝,冷兵器時代打仗是決不能瞎衝的,那怎麼辦呢?首先是擂鼓,鼓一響,弩箭手先上。古代打仗決不是像電影電視裡那樣,人手一杆紅纓槍,或者一把鋼刀,說打掄著紅纓槍往上衝,那是純粹的胡扯。
古代軍隊,兵種分的是很嚴格的,什麼時間,哪一部分人先上,這是很有說道的,亂來不得。所以第一通鼓響,弩箭手先上,弩箭手往前進,距離敵人一百五十步的時候,放箭。弩這種武器射程比較遠,所以在一百五十步的後可以發揮威力了,那麼繼續前進,邊走邊發射,當行進到距敵人還有六十步的時候,弩手不要停,繼續射。同時,弓箭手出現,弓箭手靠的是弓,沒有弩的射程遠,所以到了六十步的時候,弓箭手才發威,也是邊攻擊邊走。與敵人還剩下二十步的時候,弩手也好,弓箭手也好,誰也別射了,再射要碰頭了,這麼近的距離怎麼辦呢,他們各自把弓弩收起來,隊形一分散,後面的預備隊,也是另85隊的駐隊人馬,此時衝上來了。聽到這裡會不會想起一些好萊塢中所展現的古代戰爭場面?那麼駐隊加入戰鬥後,剛才還在射箭的箭手們該怎麼做呢?他們此時要做的,是收起弓箭,拿出隨身攜帶的長刀大棒,和新加入戰團的駐隊弟兄們一起,往前猛打。
到了這時候,肉搏戰已經開始,但是騎兵仍舊不許動。不到你上的時候你不能上,什麼時候才能上呢?如果發現步兵打不過敵人了,發現步兵不行了,開始挨扁了,這時候騎兵才上,但是騎兵上去可不是死戰,兵書上說叫做“騰擊”,什麼叫騰擊?跳躍翻騰著攻擊,也是打了跑,跑了再回來打,反覆如此,那麼在騎兵騰擊敵軍的時候,步兵幹嗎呢?步兵立刻調整隊形,調整好了之後,再上,再戰,這樣馬步結合,反覆鏖戰,直到把敵軍打敗。
敵人敗退之後,騎兵可以追,但決不能放開手去追,要邊追邊觀察,確認敵人是否真的敗退,假設他要是詐敗呢?搞個埋伏圈引誘你呢?直到確認敵軍真的是打敗了,比如隊形也散了,大旗都倒了,那時候再猛烈追擊,徹底打敗敵人。但是,步兵無論如何,也不能散,騎兵在追擊的時候,步兵不得亂動,為什麼呢?假設騎兵追擊不利,比如中了埋伏,往後敗退的時候,這時候,沒有亂動的步兵才能毫不慌亂的去抵禦敵人,接應騎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戰鬥的最終勝利,至少,不遭受重大損失。
這是當時唐軍的一貫打法,大棒自不必說,誰都知道大棒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