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無論哪一個營,大凡列入“第一團”的,都意味著精兵,新兵營也不例外。
進入第一團的新兵,不是按照先來後到的入營順序編列,而是選擇技藝突出的,按照騎兵、步射、步戰三類編隊。
進入新兵營第一團,也不意味著位置穩定了,因為每個月都有新兵挑戰賽,其餘團的新兵都可以挑戰第一團的兵,分馬戰、步射、步戰三個排行榜,挑戰勝了的,該排行榜最末的一位要刷下去。
所以,第一團的競爭很激烈。下面的兵如此,上面的團主、旅帥、隊正、火長的競爭更激烈,不僅有團外的兵挑戰,還有團內的兵向上挑戰。因為新兵進來,最初是看誰的拳頭硬,後面才是看你有沒有帶兵能力。
而帶兵能力不僅僅是看拳頭硬了。
所以,有些武藝出色的新兵剛進營做了團主、旅帥的,後面也會漸漸降下去做隊正、火長,因為他只有這樣的帶兵能力。而且武功高的,不一定帶兵能力強,反而因為武道修行的**不適應集體作戰,有指揮能力的也更少了。因此軍中的武者,不論你什麼境界,若只有帶四五十個兵的能力,那做隊正,只有帶十個兵的能力,那做火長。如果連十個兵帶不好的,那做不統兵只作戰的武騎將尉或軍中教習的督軍將尉。
不過,世家子弟如果有志於從軍,和寒門出身的武者還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自幼習武的同時還會研讀兵書、修習兵法,比起純粹的武者當然在統兵上要強得多,但是統兵能力也不是讀了兵書、學了兵法會了,那只是書本上的學問,有沒有能力還得看運用。
所以,許沖默才建議蕭琰三人先到第六團做團主和旅帥,先試試手鍛鍊三五個月,在第六團帶兵帶出經驗來了,再去第一團做帶兵官。
這是他認為的穩妥做法——以這三個少年的背景,尤其那兩個蕭氏子弟,必定是要作為“將”來培養的,如果能從底層帶兵做起,一步步累積經驗上去,成為良將的基礎紮實了。
但是聽軍主這問話的意思,似乎是一開始要將三人放到第一團去?
第一團的兵可不好帶!
他心裡諸般念頭瞬間閃過,口中回答道:“第一團的兩個旅帥都是融合境初期,實力相當,相爭幾場沒有明顯的勝負,所以團主一直未定。”
要做新兵營的團主必須要有明顯的武力優勢壓制下面的旅帥,這是新兵營“憑拳頭硬”的特色——而第一團尤為突出。
許沖默看了一眼蕭琰和蕭繼,這兩位論武力倒是能壓制第一團那兩位旅帥,但第一團的新兵可不同於其他新兵團,各個傢伙都認為自己很優秀,有性格有脾氣,如果帶兵官缺少了心眼手段,只憑拳頭硬,那是玩不轉的,還會被第一團那些奸猾狡智的新兵給欺弄甚至聯合架空,這不是沒有先例的。
不過,這兩個少年身為蕭大都督和蕭將軍的兒子,耳濡目染下統兵能力應該是有的吧?
許沖默心想,如果軍主決定了,他不會反對。
儘管他認為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更妥當。
事實上軍中很多寒門將領包括一部分世家將領都認為世家子弟從軍最好是從火長、隊正做起,先學會被指揮,再去指揮別人。因為世家出身讓他們高高在上,成為將領後與同階將領的配合成了很大的問題。拿這次打吐蕃來講,驍騎軍和靜南軍聯合作戰,為什麼是以蕭曈為主帥,而不是曹元度?當然從兵員來講靜南軍多過驍騎軍,加上驍騎軍是單一的騎兵兵種,不適合指使綜合兵種作戰,但是除了這兩個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寒門出身的曹元度根本指揮不了甲姓世家出身的蕭曈。如果換了同是綜合軍團的振武軍和靜南軍聯合作戰,那主帥也肯定是靜南軍主蕭曈,而不是振武軍主魏景壽,即使魏景壽的懷化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