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十二月初,清川郡主回京。
十二月初十,天策書院舉行策士大典,策清川郡主為天策師士。
同日,皇帝下詔,策清川郡主李毓禎為晉陽公主。
這個冊封是皇族的慣例,凡是晉入洞真境的皇族,無論是嫡支還是已經遠在五服之外的宗支,男者必封王,女者必封公主——正因為如此,皇族的武道才會日益昌盛,發展到能與道門、佛門、劍閣三大武宗相抗的地步,成為武道第四宗。
但是,清川郡主封號為晉陽,這不尋常了。
晉陽是李氏皇族的龍興之地,太.祖李嵩是從晉陽起兵,取代北周,滅了北齊,最後南下滅梁,統一中原。
這個郡號一般是不封爵的。
但皇帝以晉陽郡號冊封李毓禎,可見對其看重。
而這個看重放在太子嫡長女身上,那是對太子地位的肯定。
政治嗅覺素來靈敏的世家已經在推測,太子的地位應該不會有動搖了。
如果說詔封“晉陽”只是一個訊號,那麼接下來的幾道詔書將聖意表達得很明確了。
十二月十五日,詔命左神策大將軍李懷固為武英閣樞密大學士,正二品。
十二月十六日,詔授晉陽公主李毓禎為左神策大將軍,正二品,持神策節符。
神策軍是大唐禁軍最精銳的一軍,也是皇帝直屬的軍隊,統軍必是出自天策書院,分左右兩軍,每軍統五萬六千人,設大將軍為一軍之長,但實際上的掌軍主官是神策統軍,左右軍各置四人。
皇帝將左神策大將軍李懷固調入武英閣,顯然是為了給晉陽公主挪位。
但最重要的,還是詔書上那五個字——“持神策節符”。節符是節杖與令符,代表天子賦予的統軍和殺將權力,有了節符,神策大將軍不是虛職,而是實打實的一軍之長。
李懷固是皇族宗室,也是天策書院出來的武卿士,軍事上很有才能,但年事已高,和聖人是一輩的,五年前退到大將軍位上榮養,如今轉任樞密大學士,雖然職品沒變,但武英閣掌國家軍策,樞密大學士相當於皇帝的軍事顧問,比起虛領的大將軍,有了諮議軍事的實權,李懷固對於給晉陽公主挪位相當樂意。
十二月十七,皇帝又下詔:
擢左神策統軍李翊沖為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
擢左神策統軍李思及為左威衛大將軍,正三品。
吳王李翊沖是皇后之子,齊王同母之弟,湘城侯李思及是宗室,兩人均是齊王派系,自從三品的神策統軍升到正三品的宿衛大將軍,明面上職品升了,但實際上權力降了。
因為宿衛軍和神策軍不能比。
大唐的軍隊分禁軍、邊軍、府兵三類,禁軍是中央直屬軍隊,邊軍是各都護府和都督府的戍邊軍隊,府兵則是設定在各州的折衝府府兵,由禁軍中的十二衛遙領,作為中央的後備軍使用,而平時是地方的治安軍。
在禁軍中,又分北衙禁軍和南衙禁軍,因為最初官署分別在宮城南北而得名。
其中北衙禁軍為八軍——左右神策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羽林軍、左右虎賁軍,負責戍衛京畿和四方征討,其中左羽林軍駐守京城各城門,右羽林軍負責守衛皇宮北門,左右虎賁軍駐紮在京城北郊和西郊,神策軍和龍武軍駐紮在京外,拱衛京師。
南衙禁軍即宿衛軍,共有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驍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等十六衛,負責戍衛京城和皇宮宿衛,其中十二衛遙領天下折衝府兵,但不直接統管。
因職司不同,兩衙禁軍統兵人數相差極大,北衙禁軍統軍最少的是左右羽林軍,但每軍也有一萬四千人,而南衙禁軍每衛只有一千至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