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三月十四羌塘下了一場雨,天氣又回寒了一些,但這也是青唐高原最後一場“冬雨”了,過完三月,是高原上的春季了。
三月十七,天氣又轉暖,草原上天空瓦藍,蒼鷹盤旋在高空,銳利的鷹目俯視著下方。
草原上,兩支騎兵正在交戰。
身穿緋袍裘衣外著棕色皮甲的是大唐河西軍,身穿翻毛裘衣、紅漆塗臉的是吐蕃青唐軍,兩邊都是輕騎兵,河西軍有五千騎,青唐軍為一萬騎。
唐軍這五千騎是驍騎軍,河西軍騎兵的精銳,快速賓士中,拉弦射箭,羽箭嗖嗖,在一百步外射中吐蕃兵,利箭透入皮甲,有的蕃兵中了好幾箭落馬,有的仍然帶著箭衝鋒。
吐蕃人的弓箭不及唐軍射程遠,而他們更擅於用拋石兜遠距離殺敵,右臂用力旋舞著裹石的寬頻,然後猛的鬆開套索一端,石子呼嘯砸出,可在百步內傷人。
這種拳頭大的石頭砸中唐兵,比吐蕃人弓箭射中造成的傷害更大,唐軍中彈的多數落馬。但是拋石的準頭卻不及唐軍弓箭,遠距離的殺傷力還是唐軍騎兵佔優。
吐蕃騎兵在唐軍的弓射中落馬死了幾十人,但唐騎三輪弓射後,雙方距離已近。
唐軍騎兵收弓,吐蕃騎兵也收了拋石兜,雙方各持馬槊長矛,向前衝鋒。
一個衝鋒後,唐軍向東跑出一個大回旋,再與回馬過來的吐蕃騎兵發起二次衝鋒。衝了四個回合後,唐軍照例向北撤,吐蕃軍照例追擊。
追出不到十里,便見前方一片烏壓壓的騎步兵,緋袍朱幟,步兵列成方陣約有四千人,左西翼還有兩千多騎牽馬而立的騎兵。
吐蕃軍早已習慣了唐軍這種打法,自恃有一萬騎兵,打不過也能跑得過,不懼唐軍這加起來有一萬多人的馬步軍,發出震天的吼聲策馬衝了過去。
撤退的驍騎軍向唐軍步兵陣的東翼馳去,給步兵讓出正面戰場。
唐軍步陣中迭次喝令:
“張弩——射!”
“舉弓——射!”
唐軍先是弩射,然後弩兵蹲下上弩,後面三排的弓兵弓射。弓射之後,弩兵再次起身弩射。在唐軍密集的弓弩箭雨下,吐蕃兵死傷幾十人,馬匹中箭倒地的更多。
吐蕃前鋒騎兵衝入一百步後,拋石,衝入八十步後,射箭。
唐軍步陣前排也有中石丸和箭矢的。
但蕃軍騎兵中箭更多。
當唐軍弩弓手交替射了三輪弩箭時,蕃軍騎兵的前鋒已衝入三十步內。
唐軍弓弩步兵迅速轉身,從步陣的間隙疾跑後撤,讓出陌刀兵陣。
身穿鐵甲的陌刀步兵半跪著身子,陌刀後端刀杆觸地,細長的刀鋒斜起向前,立起一片寒森森的刀林。蕭繼的第二團也在這片陌刀林中,二百名陌刀兵交錯成兩排,橫排每兩名陌刀兵間距四尺,五個營的陌刀兵橫排成一里多長的刀林。在刀陣的後面,是後退列陣的弓弩兵,一部分仍然操弓弩,一部分則負弓弩於背,換上了刀槍棒等兵器。
這時步兵陣的西翼,靜南軍騎兵已上馬,東翼則是馳馬向東、再大旋身轉過來的驍騎軍。
吐蕃軍也分了三陣,中間兩千騎衝向步兵陣,左右衝向兩翼騎兵。
左右兩翼的唐軍騎兵在步兵弓弩射時已經衝鋒而出,形成左右兩個橫延四五里的戰場。
騎兵的衝鋒很快。
羌塘草原上的草是短草,馬蹄打在草原上的聲音猶如打雷一般隆隆作響,但草地溼潤,沒有激起什麼塵埃,雙方騎兵的隊形都清晰可見。
列陣西翼的靜南軍前鋒騎兵衝出來後卻向西邊馳去,讓出後面的騎兵,一身漆成黑色的鐵甲鐵盔和鐵馬鎧,在陽光下沒有一點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