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澤一看,陸旅長雙手握著導軌槽,正眯著眼順著銃口往裡瞄呢。
“哎,真不愧是兩個猛將啊!”
這話,農澤沒敢說出口。
“農院士,這是什麼銃?”
陸旅長總算瞄完了,回過頭興奮地問農澤。
“銃的事情一會兒細說,先麻煩顧旅長在靶場盡頭的小山坡那兒放一個報廢的裝甲靶,什麼都行。”
農澤掃了一眼靶場,指了指盡頭的小山說道。
“沒問題。”
顧旅長聞言,走到一旁,向一名哨兵招了招手,低語了幾句。
“顏紹輝,這瞄準鏡放大多少倍?”
農澤瞅了一眼那長筒瞄準鏡,忽然問道。
“哦,這是16倍的,研究所那邊正在研發45倍的瞄準鏡,專為此銃定製。”
顏紹輝邊說邊拍了拍電磁動能狙擊銃。
“45倍?開玩笑呢吧,45倍能看到但打不準啊,這不是瞄準鏡的問題,是銃和人的因素。”
一旁的陸南旅長一聽,立刻有些不信了。
“也不一定,我記得世界上目前最遠的狙擊紀錄,如果我沒記錯,是4750米吧?”
農澤望著一臉難以置信的陸旅長,緩緩說道。
“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那麼遠的距離,目標如果還在移動,這對狙擊手的穩定性和經驗都是極大的考驗,實戰性並不強,所以現在軍隊主流還是用4-10倍的瞄準鏡。”
“老陸說得對,瞄準鏡並非倍數越高越好,超過1000米,在彈道、環境、狙擊手的多重影響下,射擊效果會非常不穩定,因此全球軍隊的狙擊距離一般控制在800米左右,狙擊手主要跟隨步兵進行支援作戰。”
安排完任務的顧旅長接過話茬,
“拿7.62毫米*51全威力彈來說,它在400米以外就開始下墜,到了1公里以後,彈道偏移更明顯,所以,子彈要擊中1000米外的目標,通常需要極其精準的計算和運氣,這需要狙擊手和觀察員極為默契的合作才行。”
顧旅長見農澤搖頭,生怕他不信,又補了一句。
“嗯,二位旅長的話我信,不過你們說的目標應該是人吧?現在軍隊配備800米瞄準鏡,主要是為了快速瞄準射擊。”
“伴隨作戰時,快速瞄準能確保對有生目標的連貫打擊,倍鏡高了視野反倒小,不利於搜尋目標。而我們今天的電磁動能狙擊銃,目標不是這些,而是這邊或那邊的東西。”
農澤邊說邊指向附近的裝甲車和遠處的雷達。
兩位旅長順著農澤所指轉頭,看清那兩樣東西后,不禁有些詫異。
幾分鐘後,
“我的天,農院士,這是反器材狙擊步銃?這麼說來,還真是,至少大小上很接近。”
“哈哈,差不多吧,是否反器材,還得等實射後才能判斷。”
農澤決定先賣個關子,這二位旅長都挺倔,口頭解釋不如實際行動來得有說服力。
農澤抬頭望去,遠處一輛卡車正在卸貨,看上去像是輛舊坦克。
\"顧旅長,從這兒到那兒有多遠?“
“1500米。”
“哦,那就好,就在這裡吧,不用再往裡去了,顏紹輝、顧旅長,你們找一位戰士準備一下,注意安全。”
“哈哈,這只是外觀好看而已,關鍵是這東西並不是管狀的銃管,而是像兩塊長方形的鐵槽拼在一起,有足夠的空間來放東西。如果是普通銃管的話,那怎麼也得露在外面啊。”
農澤說完後,拿起銃演示了一下扳機的位置,接著指向銃身旁邊的一塊小顯示屏,一半顯示電池電量,另一半是條形的能量填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