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年 (第2/4頁)

替女真官家打戰麼?”

這一直是李太公心之所憂。李家子弟喜愛習武,雖然護住了李家莊,然而也容易被金軍強徵入伍。

幸虧這幾年關中還算太平,倘若有事用兵,只怕族中那些勇武健兒,已被徵入軍中了。

城中那些大小官人,之所以對李家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概存著一旦用兵,就徵用李家兒郎充軍的念頭吧。

好算計呀。

李太公的目光忽然有點凌厲,手中柺杖重重一頓,指著南方:

“南邊大宋也是漢家百姓,幫女真人殺他們,不仁不義。”

李桓不禁肅然起敬,李太公一個半耕半讀的鄉中老人,居然也不忘華夷之辯。

“大父但寬心。”李桓只能暫時答應,“孫兒未盡孝心,不敢不惜此身。為金國打宋人,乃是漢奸之舉,額做不出來。”

“漢奸?”李太公神色一怔,他年近六旬,也算有些識見,卻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可越想越覺得,這漢奸二字,用來稱呼那些認賊作父的漢家敗類,委實再合適不過。

李桓立刻想起,如今還沒有漢奸這個說法。於是點頭解釋道:

“大父,額雖然讀書不多,卻也知道一些古書中的道理。自古出賣漢家、數典忘祖的奸人,不就是漢奸麼?”

“這漢奸二字,便是為此等敗類而設。”

此言一出,不單是李太公深以為是,就是周圍的其他族人,也感覺大有道理。

眾人不禁訝異不已,四郎經此一劫,竟似懂了讀書相公才懂的道理。

四郎原也聰慧,可厭文愛武,於讀書之道,向來不甚用心,專好打熬力氣、練習武藝。

可是如今,瞧著倒像是多了三分文氣,少了三分野性。

“四郎。”李太公神色欣慰,“你能有此番見識,算是心智已熟,額就放心了。”

“眼下,額最憂心之事,便是女真官家下詔籤軍。”

“李家雖在本鄉有些體面,官面上卻一直恓惶的很,無力抗拒兵役。不然,當年你爹就不會被徵發打西夏。”

“若是朝廷再次下詔籤軍,抽到我們頭上,不去也得去。但只一條,就算被徵當兵,也要出工不出力。”

此言一出,族中青壯都是臉色陰鬱,目光憂慮。

籤軍!

就是初來乍到的李桓,聽到籤軍二字,也眉頭直皺。

他知道籤軍是金朝四大惡政之一,漢家百姓深受其害。

金朝佔據中原後,為了對付南宋和起義軍,動輒下令籤軍,大肆徵發漢人青壯當兵,很多人為此家破人亡。

尤其是陝西,兵役更加繁重。史家說金朝“兵制最弊,每有徵戰,動輒下令籤軍。”

所謂籤軍,就是無條件的徵發漢家子弟當兵打仗。

有多狠?“強壯者盡取之”!

很多漢人青壯全部被徵發,只剩下老弱病殘和婦女。

漢人青壯不光是給金軍當炮灰、做後勤,還要當阿里喜(軍奴),或者送到塞北修築金長城,死者累累。

在塞北修築金長城的漢家民夫,常年有幾十萬人。

金朝承襲北宋的做法,招募民間弓箭手守邊,且耕且戰。然而北宋還給錢糧,金朝則是無條件徵調,不把漢人當人。

這也是金朝防範、壓制、削弱漢人的法子,類似於“減丁政策”。因為漢人太多,女真人少,不放心。

金朝暴政,比起蒙元滿清,有過之而無不及。

蒙元滿清對漢人幹過的,金朝幾乎都幹過。蒙元滿清對漢人沒幹過的,金朝也幹了。

五胡之後,女真才是對漢人最兇殘、最野蠻、最貪婪的異族。

李桓想到

最新小說: 我不叫謝石頭 穿越到大唐,我囤積了萬億物質 星落門 極品皇太子之貞觀永治 聯盟:開局收徒李哥的我,無敵了 四合院之開局娶個售貨員 穿成惡毒反派,主角被撩瘋! 重生逆襲:智謀登峰 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 精靈:開局撿漏玉蟲石板 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 崩壞世界的守護者 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 二喬,咱倆稱呼各論的好不好 崩鐵:阿哈跟你心連心 黑神話,不通關就滅世?我來助你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年代:四合院裡的情報員 三國軍神 漢末三國之北疆幽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