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家父子都喜歡平安這個不認命的小子,離家之前爽快把鑰匙給他。
平安高興得險些落淚……住進小三元的家,離目標就更近了!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水鄉人家傍水而居,坐船是生活的一部分。
晏家這一回下揚州坐的是一艘大客船,沒有小船清淨,卻格外熱鬧。
船上客人們聊天消遣,就是自己不參與,旁聽也能增長不少見識。
這種時候,晏鶴年就拉著晏珣湊到人堆裡去,聽那些天南地北的傳說。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人生也是一部大書。”他自有一番道理。
晏珣也就隨著父親……多聽多看,將來萬一祖宗們不給力、科舉無成還能去說書。
坐船出行,要提前準備“路菜”。
年前做的炒米、徽州餜都帶上,還配了晏鶴年做的蝦松、“羅漢狗子”、“貓殺子”、“麻雀腳”。
“羅漢狗子”、“貓殺子”是小魚乾,烘得又香又酥,連骨絲都好吃。
麻雀腳是嫩筍乾,曬乾了像鳥爪似的,在船上用開水衝湯。
其他客人看到,都說兩位晏相公出行像遊山玩水。
“來來回回總要坐船,讓自己自在一些。”晏鶴年說。
細節決定生活質量。
客人們紛紛認同,笑道:“可惜你帶著女眷,否則中途可以在一些小碼頭停歇,有……嘿嘿嘿。”
男人之間的默契,不需要細說。
晏珣聽著這些話,再看沿途那些小碼頭,都多了些粉紅色的泡泡。
中午在一個碼頭停靠,岸上小孩兒喊:“晚造米粥,阿要吃晚造米粥!三文一大碗!”
船上很少人買,因為從高郵下揚州不遠,自帶的食物已足夠。
來回兩地多次,晏珣一次都沒買過途中的食物。
他總是忍不住猜疑……粥裡會不會有迷藥?
客人們吃了粥,船伕就化身《水滸傳》販棗子的客人,站出來說:“倒也!倒也!”
……
坐船還有不成文的規矩,搖櫓不夠人手時,乘客有義務幫忙。
穿長衫者可免,其餘一切短衣人皆有義務。
乘客偷懶不幫忙的,急躁的船伕不管是不是過年,直接破口大罵。
可是罵得再厲害,也有臉皮厚不去的,拖著拖著船也靠岸了,大家罵著一鬨而散。
坐小船最怕大風,有翻船的危險;坐大船最怕漲水,遇到橋洞過不去。
好在他們的出門的日子是黃道吉日,一路順順利利。
揚州還沉浸在過年的氣氛中,畢竟是鹽商匯聚的大城,比高郵小城熱鬧得多。
晏小一到晏小六把家裡打掃乾淨、佈置得很有過年的氣氛。
晏珣進門時,發現後院石桌上擺著棋盤,看樣子不久之前,小一到小六在下棋。
他們一回來,養子養女們立刻忙前忙後的伺候,棋盤也忘了收。
若是苛刻的主家,這個時候要開罵了……王徽沒有罵,和晏鶴年一起給他們發了過年的壓歲錢。
“多謝娘!多謝爹!”便宜孩兒們興高采烈,“祝爹孃早生貴子,祝珣哥金榜題名。”
“好!你們也平平安安。”晏鶴年很和藹。
過年嘛,就要聽吉祥話。
不一會兒,吃的飯菜、洗澡的熱水就準備好了。
一家人吃飽喝足、洗去勞累,各自回房休息。
阿豹和常歡對石桌上的棋盤感興趣,央著最年少的晏小六教他們。
“這叫‘逍遙’,你們不會嗎?相公們下圍棋,哪有我們的逍遙有意思。”晏小六熱情地教侄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