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認為書中字雖少,但是其蘊含學問卻如深海。”
“兒臣笨拙,今生能把孝經知行合一,就足矣。”
“好一個知行合一。”
“你有這份堅韌毅力,父皇為你感到驕傲。”
秦皇嘴角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臉上神色頗為欣慰。
“兒臣慚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然兒臣卻雙腿體惰,讓父皇母妃擔憂,實乃兒臣不孝。”
秦恆雙目微紅,一臉慚愧。
“唉痴兒,人有禍福旦夕,人力不可定,此事不是你之過錯,不用感到內疚。”
“只要你能一生平安,父皇與你母妃便已經心滿意足。”
秦皇一聲輕嘆,搖頭說道。
“兒臣明白。”
秦皇看氣氛有些沉悶,不由深吸一口氣,轉而問道。
“論國策可有讀出什麼?”
“兒臣學識尚淺,只悟出,江山社稷,當以百姓為先,天下黎民為己任。”
“治國須知,黎民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好一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秦皇一臉驚讚,沒想到一些時日未見,這個兒子竟然給了他這麼大的驚喜。
要不是他親耳所聽,他真不敢相信這份學識見識,是出自一個少年之口。
“今日你真是令父皇刮目相看。”
“父皇繆讚了,兒臣只是一些小兒之論。”
秦恆神色謙卑道。
“父皇再問你,當今帝王治國,有王道、霸道之分,你認為哪種道更適合治國?”
秦恆聽到此話,目露沉思,片刻後,他抬起頭來,搖頭道:“兒臣認為王道和霸道都不適合治國。”
“哦,為何?”
秦皇一愣,疑惑問道。
“王道以人為本,以德服人。
“而霸道以權為本,以力服人。”
“兒臣認為這兩種道都是極道,萬物講究陰陽,極道雖強,但不是最強。”
“所以兒臣認為,治國須用帝道,兼併王、霸兩道,此乃最強。”
“帝道…兼併兩道。”
秦皇一臉震驚地看著他,心裡巨浪滔天。
這番言論,恐怕就是那些當朝大臣,也不能這般答覆。
要知道,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圍繞著王、霸兩道爭論。
但是至今也沒人能夠說出兼併二道,於帝王之道治國。
他心中思緒豁然開朗,對於秦恆的才能,感到一絲驚歎。
學識不分年幼,只分先後。
“父皇,兒臣是否說錯了?”
秦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秦皇回過神來,目光復雜的看了過去。
“父皇沒有想到,你在治國之道上竟有如此見解。”
“父皇過譽了,兒臣只是時間充足,多讀了一些聖人書罷了。”
秦恆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你倒是不驕不躁,謙虛有道。”
秦皇心裡有些欣慰,小小年紀就有這般心境。
不愧是他的血脈。
“你母妃昨日知道你要進宮,恐怕此刻已經等著急了,去看看你母妃吧。”
秦皇心裡突然感覺到一股淡淡的失落,兒子太優秀也不好。
“諾。”
“那兒臣就先退下了,父皇要好好保重龍體,不要太過勞累。”
“嗯,父皇知道,你去吧。”
秦皇嘴角含笑,點頭應了下來。
秦恆目光不捨地看了他一眼,隨後轉動輪椅,準備離去。
身旁一名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