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寶官。
“讀冊。”
內贊官喊出一聲,讀冊寶官開始宣讀。
洋洋灑灑,一個字沒頓,全部宣讀完畢,差不多兩盞茶過去。
大典每項流程都有吉時,寶冊的宣讀不能緩,不能快。
他這兒超了誤了,是會耽誤後面流程的。
哪怕沒有鐘錶,讀冊寶官都能把時間把握的都分秒不差。
讀冊結束之後,讀冊寶官又把手中之冊復交於朱標手裡。
經由朱標,冊正式頒給朱允熥。
最後這步流程本是由丞相完成的,但在胡惟庸桉爆發後,老朱便廢了丞相一職。
現在的內閣的作用,還只相當於老朱的私人秘書,自然沒辦法讓大明後期所謂的內閣首輔,充當丞相來給朱允熥授冊的。
接了冊,朱允熥遞於旁邊充任捧冊內侍的於實。
之後,還有寶。
寶的流程,和冊一樣。
不過,雖不用讀冊,一套流程結束,還是用了不到一盞茶。
接了寶,朱允熥轉身遞於了寶內使。
這小太監和於實年紀差不多,按他這個年齡要走正常路肯定沒辦法擔負這麼重要的事情的。
是老朱覺著朱允熥冊立了太孫,身邊只留於實一個照顧的內伺有些太過寒酸了些,便又精挑細選去了幾個。
這內伺叫孫前。
五年前進的宮,進宮後被魏良仁挑中,一直帶在身邊培養。
老朱要給朱允熥物色內伺,魏良仁便向老朱舉薦了他。
,!
經老朱慧眼篩選,不僅留下了他,還讓他做做了冊立大典的寶內使。
接了冊和寶,之後朱允熥又在內贊官的唱令聲中先後出圭、俯伏、平身。
一系列流程結束,於實捧冊,孫前捧寶先行,朱允熥後面隨行。
出了奉天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於實和孫前將冊、寶分別放入冊寶亭匣中。
裝好之後,朱允熥在丹陛下鞠躬,鄭重四拜,算是完成了第一套流程。
緊接著,內使舁冊,寶亭前行,伴隨著典雅地鼓樂,莊重的儀仗,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之下,冊寶被送入東宮。
東宮同存兩份冊寶,絕對是史無前例。
存放安置之處,是早就準備好的。
抬回東宮,安置好後,朱允熥又在禮官引導下,去了坤寧宮。
馬皇后病逝,老朱至此再未立後,馬皇后的牌位自然也就一直供奉在坤寧宮。
而且,所有陳設均和馬皇后在的時候一模一樣,不僅如此,還常會有人定期打掃。
老朱在思妻情深之時,還會再來坤寧宮坐坐。
把人趕走,在馬皇后牌位之前,一坐就是一夜。
因老朱與馬皇后的亢儷情深,也是基於馬皇后在時,對朱允熥疼愛至甚。
即便馬皇后已經故去,在冊立後拜謁皇后的流程也就並沒有省去。
到了坤寧宮,便有人把朱允熥引到了馬皇后的牌位前。
對馬皇后的瞭解,除了後世史書的一些記載外,就是當下人們口耳相傳的傳頌了。
馬皇后病逝的時候,原主才不過四歲,記憶倒是有了,但也僅限於一些記憶深刻的吃喝拉撒。
別人說的賢良啥的,倒是一點兒印象都沒有,那時候的原主不過一個小屁孩,哪顧得操心這些事情。
在他的記憶中,馬皇后就只是一慈祥的老太太。
“皇奶奶,皇爺爺冊立孫兒太孫了,孫兒會勤勉上進,擔起江山社稷的擔子,並和父親一同照顧好皇爺爺的,您就放心吧。”
雖說文武百官都被攔在了坤寧宮外,但在朱允熥身後還有引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