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是為了左證老朱分析的準確性似的,老朱的話才剛剛說完,方成洋好巧不巧的恰在這個時候走了進來。
“陳士良跑了。”
“什麼?”
朱允熥沒沉住氣,率先脫口而出。
方成洋接著繼續往下,解釋道:“中午的時候,陳士良說要去船上取些東西,上了船就是開始拋錨揚帆了。”
沿海的各巡檢司均都還沒收到攔截命令,陳士良作為外使當然有拋錨起航的權力。
至於朱允熥對錦衣衛的命令不過也只是有任何訊息及時與他稟報而已。
不說錦衣衛本就沒有攔截的能力,即便是有也沒辦法攔截下來的。
“還透過陳士良控制陳祖義呢,人都跑沒影兒了還控制個屁。”
聽了方成洋的話,老朱馬上不高興了。
“立馬通知沿海的各巡檢司攔截。”
朱允熥也不否認,立馬拿出了主意。
“還攔截個屁。”
“陳士良既要跑,還會給你這機會嗎?”
最終命令還是得由老朱拍板,老朱說不行自然也就施行不下去了。
“那咋辦?”
朱允熥下意識脫口而出,當場就被老朱罵了個狗血淋頭。
“咋辦?”
“咱把錦衣衛的指揮權都給了你,你把事情給咱辦成了這樣,還好意思問咱咋辦?”
“在午門的時候,就有人向你狀告陳士良了,當時你要搶先一步安排人控制了陳士良,他還能跑了嗎?”
要這麼說的話,的確是他的疏忽。
他沒想到陳士良的警惕性這麼高,不過才剛剛有人狀告他,他竟來大明的回禮都顧不上拿便跑路了。
這不明顯的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是孫兒的錯。”
“孫兒沒想到陳士良會跑。”
“倘若手中沒了陳士良的底牌,而目前朝廷水軍的實力又不適合出海作戰,那唯一的辦法只能這麼僵持著了啊。”
大明各個方面都不弱,即便是對上難纏的倭寇都能順心如意,碰上個區區海盜竟然吃了癟。
眼見朱允熥沒說到老朱心坎,一直沒說話的朱棣這才適時開口,道:“哪能算僵持著,這明顯是積蓄力量嘛。”
“一場戰役取勝的關鍵往往無關於你前期的實力,很多經典戰役都是從後期開始逆襲成功的。”
“就像目前這個事情,最重要的一點只需要表明朝廷已在重視這個事情即可。”
“可發召表明和陳祖義的敵對關係,彰顯大明是和絕大多數商賈使者立場相同的。”
被朱棣這麼一引導,朱允熥終於想明白。
“對。”
“由朝廷釋出公告指出陳祖義經常劫掠的的幾條航路,告訴沿途透過的商船使船加以小心。”
“同時,朝廷再發懸賞令。”
“若有人能夠拿下陳祖義固然好,若是沒有的話等寶船建成,再由官軍出面蕩平陳祖義為首的海盜團伙。”
對這些,老朱不再置喙。
見老朱沒再斥責,朱允熥知道至少有六成是和老朱不謀而合的,膽子漸漸大了起來。
隨之繼續往下,說道:“皇爺爺,鄭和下西洋以出使為主商貿為輔,海外的情況複雜多變,難免不會有像陳祖義這樣的情況。”
“因而以為鄭和出海的時候組建一支強大的水軍力量必不可少,無論經濟有多麼強大,這都需要軍事作為支撐。”
“要是軍事力量太薄弱的話,經濟的強大隻會引來更多人的覬覦。”
“所以,孫兒以為趁寶船未曾建造起來的檔口,先提前訓練一支能打硬仗的水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