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交趾的問題被正式提上議程。
先是藍玉等有功將士的褒獎,其次則就是胡朝官員的處置問題。
大明立國三十餘年,對外出徵的次數不勝列舉,具體如何褒獎都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規章流程了。
以戰役對大明的直接影響,還有整體的戰績規模,將士們的具體表現等等方面考慮。
該升官的升官,該獎賞的獎賞。
這些都由營中主官上報,然後由藍玉這個主帥遞交到兵部。
只要遵照以往的獎賞先例,不出現刻意打壓的跡象,自然也就沒有人專門出來挑刺。
而相較於交趾的這塊大蛋糕,出征將士的獎賞就算不得啥大事了
因而,只象徵性商討了一下對藍玉這些主帥的獎賞,剩下那些營中的主官則以藍玉呈報的為準。
誰升官誰發錢,兵部戶部點頭就行。
畢竟是打了勝仗的,為了支援朝廷派官接替交趾,官倉大部分的財物都沒動,但胡漢蒼父子包括胡朝百官私人之物可不少。
查抄了他們的這些東西足可以用作獎賞了,不僅不需要戶部出錢,獎賞過後還能再撈些油水。
沒有衝突自然更容易出結果。
在這個問題上,基本沒任何阻力便全都解決了。
之後,便是處置胡漢蒼父子以及胡朝的官員了。
大明想在交趾設布政司,那交趾就是大明的行省。
既是大明的地盤,當然就得按大明的規矩來。
在大明謀逆叛亂是啥罪,在交趾那就是啥罪。
胡漢蒼父子等主謀之人全部斬立決,至於妻兒老小一個不留。
相較於大明的行省,胡家人會更有話語權。
留著胡家血脈,很容易讓交趾的有心之人利用。
況且,不還也有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說法嗎?
至於胡朝的那些官員們嘛,凡是胡漢蒼父子的親信一個都不留。
剩下的那些反抗激烈隨同一併處決,中和之人則流放大明邊疆。
這也是一種懷柔之策。
那些文武大臣們誰都不是善茬,自然不至於在這事兒提出相悖意見來。
這些問題處理完,真正的重頭戲就要來了。
朱標連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隨即先發制人道:“交趾自秦開始便是華領土,朝廷欲設交趾行省收大明之管轄。”
不過才剛提了一嘴,後半段還沒說完呢,便隨即有人站了出來。
“臣以為可行。”
“交趾本就是華領土,大明設交趾行省,不過是收回了屬於老祖宗的地盤。”
緊接著,又有人道:“臣附議,交趾內亂是大明將士平定的,既然本就是華的領土,由華治理當然也就無可厚非了。”
隨之,又有人道:“對,既屬大明行省,當然也要由朝廷選官過去。”
就在這些人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奠定了設交趾行省的好處之後。
朱允熥同樣搶先一步,回道:“兒子以為甚然,十二叔自幼喜歡讀書,又精通於騎射,可謂是文武雙全,可為交趾布政使最佳人選。”
這話一出,文武們傻眼了。
他們以為布政使的抉擇只在文武之中,這啥時候藩王又出來湊熱鬧了。
這就是交趾的問題比較複雜,恐會出現平亂的可能,這才有了武將出任的希望。
不然的話,這位置只限於文官角逐了。
正是因為沒提前通個氣,這才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而朱標也趁熱打鐵,趁著文武大臣們還沒反應過來之際,便隨之道:“那就讓湘王去,吏部儘快擬旨。”
為防止有人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