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有電報。”
正和朱橚聊著醫學院,隨行的電報員送進了封電報。
看清上面的內容後,朱允熥露出了微笑。
“五叔既然回京了,就先別急著回的呢,多在醫學院走走,鳳陽那邊有啥需要的,就讓盧志明協助排程。”
“侄兒先走了。”
朱橚擺擺手,打發道:“走走走,就知道你小子忙,我有事找盧志明吧,你就不用操心了。”
“那成吧。”
朱允熥笑著站起,道:“侄兒走了。”
才剛走出幾步,朱橚又喊了下來,欲言又止道:“有燻”
直到後來他才想明白,老朱不追究緣由就直接砍了那幾個小太監,不過就是不想繼續往下再追查而已。
既然老朱都不追查了,他又何必再往出來曝光。
“沒啥大事。”
“五叔不用擔心。”
朱允熥沒多說,朱橚也沒多問。
從朱橚那兒出來後,朱允熥便直接回了宮。
倭國的計劃,老朱和朱標都是知情者。
回了宮,朱允熥便大致說了電報的內容。
龜山派人找到石見書院裡的儒生,表明了對大明滔滔不絕的仰慕之情,希望能得到大明的支援平息倭國的內亂。
說白了,就是想找大明借兵。
聽了朱允熥的陳述,朱標問道:“倭國的戰況如何了?”
於廣勇帶了三百人深入倭國,配備了電臺三十臺,朱允熥對倭國情況的掌握,估計比足利義滿那些當事人還要精通。
“三方正在僵持,足利義滿兩側用兵,仍然還處優勢之中。”
“距結束,恐還需時間。”
老朱放下茶杯,緩緩道:“那就還不到出兵的時候。”
“派人見過足利義滿了嗎?”
倭國和大明有朝貢的關係,現在倭國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大明總得有所態度才行。
“見過了。”
“在和大內義弘用兵的時候,就有駐京都的使節過去了。”
“足利義滿表示,倭國有足夠的處置能力,不需要大明出手相幫。”
當時,只有大內義弘一股反叛力量,足利義滿的確有解決的信心。
“那等足利義滿啥時候請求大明派兵協助之後,再考慮是否對龜山用兵吧。”
老朱沒咋思考,直接最後拍板。
“龜山。”
“他孃的,這名字。”
話說完,老朱又忍不住吐槽。
旁邊朱標,則道:“龜山既能從足利義滿手中逃跑,說明他並不是個甘受別人擺佈之人,想好後續如何處置了嗎?”
有老朱和朱標幫忙出謀劃策,也能讓他的計劃更加完善。
朱允熥如實回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找過明人實際控制倭國,退一步只能從倭國找了。”
“具體的人選,只能隨著狀況的發展慢慢的找了,正如父親所說,目前參與其中的己方,無論是誰都不適合做最後的人選。”
對之,朱標不置可否。
老朱最後道:“夏元吉的確是個人才,他已經發現咱大明那啥通貨緊縮的問題了,多次給咱上奏章要加印寶鈔了。”
“海洋貿易這麼頻繁,流通進來的金銀也在成批的增多,市舶司那兒的稅收已出現白銀取代寶鈔的現象了。”
“要再這麼往下發展,金銀怕得取代咱的寶鈔了吧?”
這種情況,朱允熥自然知道。
夏元吉也曾就這個問題,在老朱那兒沒得到解決後,又向朱允熥提及過。
自寶鈔刊印後,從剛開始的被人追捧,到後來出現了逐漸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