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驚!
那是一段江南的屈辱史!
當李公公帶著詔令宣告天下時,整個江南都為之震驚了,江南的各處都炸開了鍋,一時間群聲沸起,議論,質疑,不解,重重疊疊。哪怕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那次百家爭辯,也沒有達到過如此的造勢,上至江南廟堂文武百官,下至街邊飢寒交迫的乞丐,沒有一個人不在討論這樁驚天動地的大事。
那件事所蘊含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普通百姓很難在一時間消化。龍,傀儡皇帝,龍子,這些驚世駭俗的詞語疊加在一起,有如山倒般衝擊著江南的每一個人,所有江南百姓都知道了,江南要變天了,這被他們所深愛的熱土,要變色了。
有一位名聲極大的詩人在聽到此事後舞文弄墨,在以清明所著名的文昌閣提下詩句,其中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引起了軒然大波,如一顆沉重的巨石,從天而降砸入了水面。不同於往日,那巨石換來的不再是讚譽聲和掌聲,而是數不清的謾罵和批評,普通百姓,文壇大家,皆在怒罵,宣洩著自己對那位詩人的不滿。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江南人十有八九都與自己那位皇帝老爺的想法相同,他們都認為那是一段極其黑暗的屈辱史。甚至有好些人不明白,為什麼那樣的一段歷史,被隱埋了那麼久,要被如此揭開。明明陛下可以接著用謊言去遮掩那片陰霾,為何要揭開?而那位詩人,又為何要用“綠”這個字眼?這是何其的大膽?民間與朝堂之上都只有寥寥可數的學者讀懂了這位詩人的意思,但他們的嘴還是太少了,抵不過眾口悠悠,故而如今江南上下,聲音連成一線,幾乎都在指責那位詩人。
試想一下,有一天,突然有人告訴你,傳說中的龍是真的存在的,而且不再是福瑞的象徵,而代表著兇惡,甚至它們的願望就是吃掉你們所有人,佔領人間。
你會怎麼想?
更何況,依那位皇帝老爺的意思,最大的那條龍雖然已在數十年前化作灰塵,可還有九條龍,隱匿於人間,對人間虎視眈眈,甚至有一條龍藏於皇宮將近百年,集三位地境大能加一座世間難以再複製的絕世陣法,才能將其殺滅。這三位大能中,還有一位是“假死”的寧萬縱,是多年前被評為最接近天境的存在,連他也要運籌帷幄多年,並集兩位同境大能助力,才能殺滅一條龍,那其他的八條龍呢?
江南上下,人心惶惶。
廟堂之中,有不少頭腦簡單的武官想的很直接,有野獸想吃他們,那就打死野獸,有龍想吃他們,那就打死龍唄!
不少文官對此嗤之以鼻,這倒很符合他們對那群空有一身肌肉的男人的刻板印象。文官在罵武官的同時,不知不覺分成了三派,最大的一派思想主“熬”,既然事已至此,陛下將此事曝光,就是意在集眾人之思想,思考對策。既然另外八條龍等了那麼久還沒有對人間發起進攻,那他們也就順著它們的意思,接著“熬”,養兵蓄銳,讓地境大能做好準備,全江南上下一心,一同應對此番困境。
而反駁這一派的第二派理由也很充分,怎麼“熬”,拿什麼“熬”?蠻荒大舉入侵,北洛蠢蠢欲動,本就戰爭在即的江南,似乎並沒有資本去為了那場更大的戰役而“熬”,至於向北洛和叔圖請外援?可笑至極!在第二派的眼中,外國皆是滿肚子壞水的“惡龍”,向他們請外援,不如指望江南再出一位天境,如今江南不是有一位天境嗎?花海聖僧還沒出過手,你們這些人一個個的在急些什麼?
先前第一派就問了,難道你們真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寄予花海聖僧一人?還有其他幾位地境大能?
第二派回答道,不然呢?你我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我們在這裡爭論半天,有什麼用?我們又不能像寧仙人那樣以天地為棋盤。
嗯,聽起來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