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姜顧問。我會先去周邊的集市和供銷社看看,瞭解一下市場行情,然後再製定具體的銷售計劃。”楊建民說道。
陸徵也拍了拍楊建民的肩膀,鼓勵道:“楊大哥,我相信你一定行的。咱們罐頭廠就靠你了。”
楊建民挑選了一批頭腦靈活,嘴皮子利索的村民和知青,帶上姜寧他們的樣品就出去跑銷售了。
與此同時,姜寧和陸徵也沒有閒著。
他們開始著手準備新的廠房建設,並聯系相關部門辦理各種手續和證件。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新的青磚廠房終於拔地而起,矗立在勝利大隊的土地上。
帶著“清溪山罐頭廠”幾個大字的牌匾被掛了上去。
他們大隊後面的那座大山,據說叫清溪山,於是姜寧就提議用那座山來命名他們的罐頭廠。
村民們看著這座嶄新的廠房,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期待。
廠房建設中的時候,姜寧已經招齊了二十名罐頭廠的員工。
這二十個人大部分都是村裡的婦女同志。
這些婦女同志們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罐頭生產的工作,但她們勤勞肯學,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
姜寧特意請來了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傅,對她們進行了為期一週的集中培訓。
從原料的清洗、切割,到罐頭的灌裝、封口,再到最後的殺菌處理,每一個步驟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示範。
婦女同志們學得非常認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覆向老師傅請教,直到完全掌握為止。
在廠房建成的同時,楊建民也傳來了好訊息。
他成功地將罐頭樣品銷售了出去,並簽訂了幾筆訂單。
聽到這個訊息,姜寧和陸徵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但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得知楊建民已經簽訂了訂單,廠裡的工人更加有動力了。
隨著訂單的陸續到來,清溪山罐頭廠的生產線正式開始工作,迎來了第一批正式的生產任務。
這天姜寧早早的來到廠房車間,就聽到楊嫂子在跟人吵架。
“楊蘭英,你別拿著雞毛當令箭。這才多大的事啊!你就抓住不放。”一個尖酸刻薄的女聲響起。
楊嫂子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趙翠花,廠裡的規矩不能壞。你這次沒按照規定操作,萬一影響了產品質量,這個責任你擔得起嗎?”
趙翠花一臉不屑,撇了撇嘴:“就你這麼較真,大家夥兒不都得被你逼瘋了。再說了,就這麼一點小瑕疵,誰會注意到啊?”
周圍的工人也開始竊竊私語,有的同情趙翠花,覺得楊嫂子太過嚴厲;有的則支援楊嫂子,認為規矩就是規矩,不能因為個人情緒就放寬標準。
姜寧見狀,走了過去,輕聲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楊嫂子看到姜寧來了,連忙解釋道:“姜顧問,趙翠花沒帶帽子就進了生產車間,我讓她戴上帽子再進,她就不樂意了。”
趙翠花看到姜寧,語氣中帶著幾分挑釁:“喲,這不是我們的姜大顧問嘛。你來得正好,評評理,我這到底是做錯了什麼大事,值得她這麼上綱上線?”
姜寧聞言,神色不變,目光平靜地看向趙翠花:“趙翠花,楊嫂子說得沒錯。我們罐頭廠雖小,但規矩不能隨意破壞。進入生產車間,必須穿戴整潔,戴好帽子和口罩,這是為了保證食品的安全衛生,也是對消費者負責。你這次沒戴帽子就進來,確實違反了規定。”
趙翠花一聽,臉色微變,但仍嘴硬道:“就這一次而已,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嗎?”
“這次你是被我抓住了,誰知道我看不見的時候你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