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的都是文臣,現在開始說說武將了。"起翦頗牧",是戰國時期的幾大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幾大名將,就是白起、(這裡也介紹一下吳起)王翦、廉頗、李牧這四位。白起、王翦是秦國的名將,廉頗、李牧是趙國的名將。
白起,一稱公孫起,是戰國第一名將,有戰神之稱。中國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國百家爭鳴中兵家代表人物之一。白起熟知兵法,善於用兵,最初與穰侯魏冉交好。輔佐秦昭襄王屢立戰功,為秦國東擴和其後秦始皇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白起以左更(爵位)統兵,於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斬首二十四萬,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他也因為卓著的戰功接連升為國尉、大良造。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率兵大舉伐楚,攻克楚都郢城,佔領楚國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隨後他又屢破三晉的韓國和魏國軍隊,攻取韓魏的大片領土。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白起率軍重創趙國主力,坑殺趙卒四十萬。戰後,他主張乘勝進軍,攻破趙國,但因應侯范雎妒其大功,終許韓、趙割地求和而罷兵。因此,他也和范雎產生了矛盾。不久後秦昭襄王再次派兵攻打邯鄲,但是久攻不下。最後昭襄王想重新啟用派白起為帥,卻屢遭他拒絕,由此觸怒秦昭襄王,同時又得罪范雎,最後被黜為士卒,賜死於杜郵。
白起擔任秦軍主將三十餘年,攻城七十餘座,於作戰中料敵如神,出奇制勝,威震六國,在秦統一六國的程序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統帥,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又與韓信合稱“韓白”,後人還常將其與韓信、衛青、霍去病等合稱為“韓白衛霍”。唐代時位列武廟十哲。六朝以後,白起被道教納入神鬼譜系,逐步得到抬升和神格化,到元末明初時入列仙班,成為神將。據傳白起著有兵書《陣圖》、《神妙行軍法》今已佚,但其軍事思想對後世兵學頗有影響。
帶“起”字的名將還有一位,其能力並不輸於白起,那就是吳起。吳起(?-前381年),衛國左氏人。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吳起早年學儒術於曾申門下,後棄儒學兵。最初在魯國時, 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最初魯元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妻子是齊國人,元公懷疑吳起不能盡力不敢讓他帶兵。後世有一說是吳起渴望功成名就,於是殺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只見於《史記》),最終受命指揮魯軍擊敗齊國。這就是殺妻求將的故事,但個人認為這裡面存疑很多,更多可能性是有人妒忌他的才幹,怕吳起的功績和地位超過自己,故意抹黑吳起。但最終吳起還是沒有被重用,不得已前往魏國,得到魏文侯重用。
他指揮魏軍屢次擊敗秦國,佔領河西之地,為首任西河郡守,同時改革兵制,建立魏武卒,“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打平十二戰,無一敗績”。為了籠絡吳起,魏武侯想把妹妹許配給吳起形成政治聯姻,這樣吳起也有機會成為魏國的宰相。這引起了公叔痤(魏武侯時期的一位宰相)對吳起的畏忌,便在魏武侯面前陷害吳起,使得吳起拒絕這段婚姻而遭到魏武侯的猜忌,並最終導致吳起離魏投楚。
吳起到了楚國後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到任後便讓吳起擔任宛守,一年後被楚悼王任命為令尹(相當於宰相),進行以打擊、限制舊貴族權勢,加強軍隊建設的變法。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短時間內成功增強了楚國國力,使楚國出現“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一度大敗魏國,“馬飲於大河”的強盛局面。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吳起因厲行變法而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
吳起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