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其他小說 >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 第61章 府羅將相,路俠槐卿

第61章 府羅將相,路俠槐卿 (第1/4頁)

前面講了廣內殿是皇室藏書的地方,而承明殿是文武大臣匯聚的地方。上一章介紹完了廣內殿的藏書,下面我們便來到了承明殿,介紹一下承明殿裡“亦聚”的“群英”。

“府”,形聲兼會意字,從廣,付聲,始見於金文。在金文中的字形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其上面的“宀”像一座房屋的屋脊樣子,中間是一人一手形的“付”,下面是一個寶貝的“貝”字,本義為收藏財貨的處所。戰國文字中有相對應的變化。到金文末期,篆書的時候“廣”字形替代了“宀”,在古代,作為偏旁的“廣”往是可以與“宀”字互換的,篆書中去掉了“貝”字。由此可見其字本義是金文中從廣(簡易房),從貝,從付(交付)的用來儲藏財物之所的意思。《說文解字》:“府,文書藏也。從廣,付聲。”本義為儲藏財物或文書的地方。

因為政府重要的財務和文書都收藏在治所之內,“府” 也因此引申為官員及諸王治事之所,即官署。這是因為官員辦公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重要性,類似於府庫的地位。因為治所有時候也是官員居住的地方,所以後來有引申為住宅的意思,尤其是達官貴人的住宅。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住宅都是規模比較大的,和治所的規模相類似,同時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尊貴性,與 “府” 的含義相契合。

“羅”,其繁體字為“羅”,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甲骨文的“羅”字上部是“網”字,像捕魚及捕鳥獸的網形;下部是“隹(zhui)”字,是鳥的意思。兩部分合在一起,表示用網捕鳥或是捕鳥的網。後來為了明確字義,又另加意符“糸”(讀作i,本像絲線形),寫作“羅”。秦代篆文便把偏旁“網”的外框縮短,把裡邊的兩個“ㄨ”變為兩橫一豎,“網”就變形為“罒”。同時把偏旁“糸”和“隹”中的環形筆畫變成折線,把半圓形筆畫分解成兩筆。到了元代出現了簡體字“羅”,保留了上部的偏旁“罒”,而根據草書“羅”字的寫法,左下角的偏旁“糸”形似“夕”,便把下部的兩個偏旁用一個“夕”代替了。新中國成立後簡化漢字時,正式把“羅”簡化為“羅”。

“羅”的本義是捕鳥的網,和動作張網捕捉的意思。如《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後又引申為搜求,有“蒐羅”“招致”的意思。如司馬遷《報任安書》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用的就是此義。有人會問,表示網都意思很多,羅和網有什麼區別?相傳羅是伏羲氏的大臣芒氏發明的。最初古人把捕鳥用的網具稱為“羅”,把捕魚用的網具稱為“網”。後來“羅”與“網”的意義都逐漸泛化,“羅”不僅可以用來捕捉鳥類,也可以用來捕捉走獸和魚類,甚至可以用於捕捉人,泛指一切有形無形的網。

由於用網捕鳥,必須先把網張開,所以又引申出分佈、排列的意思。《封建論》:“邦群后,不履星羅,四周於天下。”意思是象星星一樣陳列。由於古時候捕鳥用的網是用絲織就的,而網上又布有許多的網眼,所以古人就將此意用來借指質地稀疏而又輕軟的絲織品。後來捕鳥的羅有很多細密的網眼,因此又用來指密孔的篩子(即一種在木框或竹框上張網狀物的器具,用來使細粉末或流質透過而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後因為這種器具外形一般都是圓的,人們便就將弧形的、環狀的、樣子像羅的事物也冠以“羅”字,如羅紋、羅盤、羅鍋、羅圈兒等。

“將”,其繁體字“將”,有三個讀音(jiāng、jiàng或者qiāng),會意兼形聲字,從寸,醬省聲。。讀音不同,其最初的本意又有所不同。我們先說“jiāng”,甲骨文的“將”字,左邊是個豎起來的桌案形狀,兩個桌腿朝左,右邊是“肉”字,代表將肉放置在桌案上面。金文的“將”,在右方“肉”字的下方又加上了兩個“手”形,表示用手拿著肉,將它

最新小說: 真千金,但拒絕認親 清冷O說真話後,頂A掐住他細腰 快穿縱橫:大千世界風雲錄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七零:搶來空間跟傻子雙雙把家還 閨蜜齊穿書嫁死對頭,我瘋她顛 縫陰屍,鎮鬼禍 科研大佬穿七零,炮灰女配逆襲 疏影水月,暗香鏡花 臥底歸來:被警花看上了 玄元宗聖子的回憶錄 型月:穿越機凱種的我,降臨四戰 四合院:偷香竊玉,我叫王德發 HP:救世主表妹在魔法界鬧革命 穿越之孤女謀權 曲醫生的專屬良藥 獨寵偏愛,侯府夫人的卜卦日常 華妃重生之本宮偏要跋扈 三年為奴復仇之路燃爆帝都 職場情場雙贏:面相星座妙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