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其他小說 >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 第95章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第95章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第1/3頁)

這一段和上一段“渠荷的歷,園莽抽條”一樣,寫的都是大自然的變化,前面兩句寫的是春天的草木,與夏天的荷花,文種首先展現了夏日中荷花盛開時的嬌豔欲滴之美,又勾勒出了春天裡草木蓬勃生長、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接下來的這兩句“枇杷晚翠,梧桐蚤凋”寫的是秋天和冬天草木的景色。這兩句的修辭手法也是對仗的,“枇杷”對“梧桐”,“晚翠”對“蚤凋”。

“枇杷”我們就不逐字解讀了,這是一種生長在中國南方的的果木。枇杷適宜溫暖溼潤的氣候,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較高溫度,原產於中國四川、湖北一帶,現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多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區栽培。枇杷最早記載於《莆田縣誌》:“枇杷,夏初成熟,色黃味酸”,因其葉形似琵琶而得名。其果實枇杷營養豐富,可作為水果食用,具有止渴、潤燥、清肺、止咳等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葉氣薄味厚,陽中之陰,治肺胃之病”,枇杷葉也可用來治療胃病。中國就早在西漢時期開始栽培枇杷,到唐代已極為普遍,白居易有詩“淮山側判楚江陽,五月枇杷正滿林”,寫出了枇杷盛栽的景色。也是從唐宋時期開始,枇杷就被看做高貴,美好,吉祥,繁榮的美好象徵。

“晚”,形聲字,“晚”字的出現是比較晚的,最早出現在篆文中。在篆文中,其字形是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的“日”字是形符,表示跟太陽有關;因為指的是太陽落下的時候,所以“晚”字以“日”字作形符;右邊的“免”字,相當於“挽”,是聲符指示讀音,也含有著挽留,依依不捨的意思;綜合下來其造字本義是白天的時光將盡,黃昏的落日依依不捨的意思。日落時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們倍加感覺時光的不可挽留。在古代,太陽剛下山稱之為"晚";月亮經行天空稱之為"夜"。《說文解字》:“莫(暮)也。從日免聲。”由此可見,其本義日落的時候,傍晚的意思。

還有一說,古人之所以用“免”字作“晚”字的聲符,是因為“免”字有“去除、免除”的意思。而“晚”指落日西墜,隱沒在地平線下,這樣“日”就有被除去的意思。這種說法似乎也有道理,我們姑且存之。

由傍晚時分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進一步引申指整個夜晚的意思。無論是黃昏,還是夜晚,都是一天的最後一段時間,因此“晚”又表示靠後的時間,就是遲、靠後的意思。唐·韓愈《春雪》詩:“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墨子?節用上》:“其欲晚處家者,有所四十年處家。”後來“晚”也表示在時間或順序上處於後面的。如人的謙稱晚輩,晚生。

“翠”,形聲字,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的寫法有多種異體;一種是從羽、辠聲,另一種是從鳥、辠(zui,罪的古文)聲,這是因為 “羽” 和 “鳥” 都與禽類有關,屬於義近偏旁的換用,而 “卒” 和 “辠” 讀音相近,可相互替換。其形旁羽為鳥羽之象,表示翠的本義與鳥羽有關。所以,其本義是指一種青色的翠鳥,也叫翡翠鳥 。如《說文》中提到 “翠,青羽雀也。出鬱林。從羽,卒聲。”

由翠鳥羽毛的顏色引申為青綠色等鮮明的色彩,進一步引申為色調鮮明之意。唐·王勃《滕王閣序》:“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因翠鳥羽毛美麗可作裝飾品,故 “翠” 又專指翠鳥的羽毛。後來又由青綠色引申指一種青綠碧色的玉石,即翡翠。

“枇杷晚翠”講的是枇杷樹即使到了一年很晚的時候,也就是冬天,還依舊保持著翠綠的顏色。為什麼呢?這是和枇杷樹所在的地理環境和樹種所決定的。枇杷樹生長在亞熱帶,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一般來說,它在年平均溫度 12 - 15c以上的環境生長較好。不過枇杷樹也比較耐寒,能夠忍受短時間的 - 18c低溫,但

最新小說: 真千金,但拒絕認親 清冷O說真話後,頂A掐住他細腰 快穿縱橫:大千世界風雲錄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七零:搶來空間跟傻子雙雙把家還 閨蜜齊穿書嫁死對頭,我瘋她顛 縫陰屍,鎮鬼禍 科研大佬穿七零,炮灰女配逆襲 疏影水月,暗香鏡花 臥底歸來:被警花看上了 玄元宗聖子的回憶錄 型月:穿越機凱種的我,降臨四戰 四合院:偷香竊玉,我叫王德發 HP:救世主表妹在魔法界鬧革命 穿越之孤女謀權 曲醫生的專屬良藥 獨寵偏愛,侯府夫人的卜卦日常 華妃重生之本宮偏要跋扈 三年為奴復仇之路燃爆帝都 職場情場雙贏:面相星座妙囊計